连作对荞麦产量_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_高扬.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 壤 (Soils), 2014, 46(6): 1091–1096
连作对荞麦产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①
高 扬,高小丽*,张东旗,赵 涛,高金锋,杨 璞,冯佰利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在连续 4 年不施肥的定位试验基础上,采样分析了不同荞麦连作年限(2 年、3 年和 4 年)对土壤养分、
酶活性和荞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荞麦产量下降,且显著低于与豆科作物轮作下的荞麦产量;
土壤氮、磷、钾含量均降低,磷和钾含量降低更明显,土壤 pH 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脲酶
活性先降后升,蔗糖酶活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因此,为维持地力,提高荞麦产量,一要实行荞麦与芸豆等豆科作物
轮作倒茬,二要施用一定的肥料。
关键词:荞麦;连作;轮作;土壤养分;土壤酶
中图分类号:S326
DOI:10.13758/j.cnki.tr.2014.06.018
荞麦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是备荒 量变化的报道还甚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定位试验,
救灾、填闲补缺最理想、最经济的优势作物[1]。另外, 研究不同年限荞麦连作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和荞麦产
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氨基酸 量的变化。
组成平衡,含有生物类黄酮和芦丁等,具有一定的药
材料与方法
用价值[2]。我国荞麦多分布在贫瘠丘陵区和旱作地 1
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多为一年一作,且很少施肥,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2
单产水平较低,一般为 750 ~ 1 500 kg/hm ,种植效 试验地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农作一站,该
益较低。究其原因,除品种混杂退化、耕作管理粗放 站地处渭河三级阶地,海拔高度 520 m,年均气温
[3]
等因素外 ,连作??碍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2.9 ℃,年均降水量 550.8 mm,其 中 7—9 月降水占
连作障碍是植物土壤系统内多种因子相互作用 全年降水量的 60% 以上,年均蒸发量 1 400 mm,属
的结果,引起的原因很复杂,如土传病原菌的积累、 于半湿润旱作区。2010 年试验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植物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理 砂粒(1 ~ 0.05 mm,卡钦斯基制(1957),下同)、粉粒
[4]
化性质的变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国内外对很多的 (0.05 ~ 0.001 mm)和黏粒(0.001 mm)含量分别为 60、
大田作物进行了连作障碍的研究,一些研究认为土壤 780 和 160 g/kg,粉土质地,全氮 1.24 g/kg,全磷 1.05 g/kg,
酶活性的改变是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如有 速效氮 87.1 mg/kg,速效磷 32.8 mg/kg,速效钾 158.8 mg/kg,
研究表明,随着玉米、棉花等作物连作年限的增加, pH 8.3,有机质 21.0 g/kg。
[5]
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