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概要.ppt

发布:2018-03-12约3.96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 麻醉处理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李艳华 1.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介绍 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简介 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一、介入治疗相关知识介绍 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介入放射学”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 我国发展现状 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国,涉及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我国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 分类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 介入诊断学 介入治疗学 按临床应用范围可分为: 肿瘤介入放射学 非肿瘤介入放射学 神经介入放射学 分 类 按技术可分为: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物灌注;栓塞技术; 成形支架;滤器技术等) 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引流技术; 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 优点 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 缺点: 价格昂贵,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 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数千元以上。 图1:穿刺技术 图2:器材:导管鞘 图3:器材:导丝 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 介入治疗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7%~0.8% 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 小儿导管介入先心病治疗可避免剖胸手术的损伤和危险,消除体外循环带来的不良反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已逐步成为治疗先心病的首选方法和常用方法。 1.手术种类 目前介入技术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心脏血管及瓣膜的狭窄,通常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例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心脏存在缺损,通常采用各种栓子封堵,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不同疾病患儿的适用年龄 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心脏并发症 (1)心律失常 最常见,手术操作中或手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术中导管或导丝等刺激心脏所致,撤出导管或导丝或调整导管或导丝的位置后即可消失。 心脏传导阻滞是手术中导管、导丝或封堵器的伞盘对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机械刺激、压迫、摩擦造成组织水肿,即可发生传导阻滞,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心脏并发症 (2)心脏压塞 急性心脏压塞是一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现及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多见于ASD封堵术,少见于VSD及PDA封堵术,分为: 急性心脏压塞 晚发的心脏压塞 如心包积血速度快,应外科手术进行处理。 心脏并发症 (3)主动脉一左(右)心房瘘 是ASD封堵术后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发生在封堵术后72小时,也有晚至术后8个月者 。 防治措施是封堵伞选择不宜过大,尤其是位于前上方的ASD应格外注意。 心脏并发症 (4)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较严重则需心脏外科 手术治疗。 三尖瓣关闭不全 血管并发症 股动静脉瘘 穿刺动脉夹层及闭塞 假性动脉瘤 血栓栓塞:①介入器材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局部血栓形成 ②术中肝素使用不足,致导管或鞘管血栓形成并脱落; ③封堵器或使用的弹簧圈上血栓形成并脱落。 气体栓塞:常因导管或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而致气体栓塞。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心率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其他并发症 封堵器移位 封堵器脱落 溶血 其他并发症----迷走反射 大动脉有丰富的感受神经末梢受到压迫、牵拉、疼痛等刺激时可引发全身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临床表现为术中或术后拔出动脉鞘管压迫止血的5~10min内,患者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