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滇池流域承载力分析.doc

发布:2017-01-12约7.04万字共10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滇池流域资源与环境 承载力研究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2004年8月30日 报告编制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责任篇 姓名 单位 负责 陈吉宁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项目负责 和树庄 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 温宗国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报告编写 孙傅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报告编写 杜斌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报告编写 徐怡蕾 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报告编写 目 录 1 总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范围 2 1.4 研究的技术方案 4 1.4.1 研究内容 4 1.4.2 技术路线 5 2 滇池流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6 2.1 城镇人口演变 6 2.1.1 流域人口变化 6 2.1.2 人口——水环境系统的压力响应 8 2.2 产业与水资源环境系统的压力响应 10 2.2.1 资源与环境压力响应指标的比较 10 2.2.2 产业发展问题的识别 13 2.2.3 主导产业的战略评价 13 2.3 水质变化 15 2.3.1 滇池水质动态评估 15 2.3.2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17 2.3.3 滇池水体主要控制污染物的识别 18 2.4 社会行为 19 2.4.1 居民的生活与排污方式 19 2.4.2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22 2.5 小结 23 3 滇池流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25 3.1 土地承载力分析 25 3.1.1 生态因子的选择 26 3.1.2 各评价因子等级的划分 26 3.1.3 土地生态适宜度的综合评价 28 3.1.4 各行政区人口发展容量评估 30 3.1.5 建成区人口发展容量与土地利用的潜力 32 3.2 水环境容许排放量分析 32 3.2.1 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 32 3.2.2 滇池湖滨带的净化能力 38 3.2.3 滇池流域排污系统的处理能力 42 3.2.4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情景分析 46 3.3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48 3.3.1 水资源总量分析 49 3.3.2 用水现状的分析 50 3.3.3 水资源供需平衡现状分析 52 3.3.4 未来供水和需水的情景设计 53 3.3.5 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6 3.4 生态承载力分析 70 3.4.1 生态承载力综述 70 3.4.2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内涵 72 3.4.3 计算结果分析 82 3.4.4 关于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分析及建议 86 3.5 滇池流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风险分析 88 3.5.1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估算的风险分析 89 3.5.2 滇池流域水资源平衡的风险分析 92 3.6 小结 94 4 结论与建议 95 4.1 结论 95 4.2 建议 96 附 录 97 附录一 滇池流域工业企业分类情况 97 附录二 国外经济方面的行业归类 99 附录三 经济统计中行业分类方法 101 总论 研究背景 滇池流域既是昆明市目前的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又是昆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流域之一。滇池流域总面积2920km2,占昆明市市域面积的13.8%,分布有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区和呈贡、晋宁、嵩明三县的38个乡镇。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流域既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又是昆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滇池是维系滇池盆地生态平衡的核心,是支撑昆明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态基础。 目前,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条件——土地、水源、森林和地下矿藏诸因素中,城市用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在主要环境条件——水、空气、土壤诸因素中,以滇池为主体的流域水环境污染最严重。土地、滇池污染与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二十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滇池流域适于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开发的土地资源约为700 km2。十分有限。当前土地利用的压力主要来自城市建设,建成区以平均每年2.8 km2的速度增长,与农业等用地造成显著矛盾。由于现有土地资源量是不可增加的,如何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恰当地安排各种用地规模,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由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高受到严重的制约。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量为2.4亿m3,化学需氧量为41950吨、总氮为10850吨、总磷为1320吨。其中生活污水1.81亿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