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解剖学感觉器.ppt

发布:2017-05-31约1.1万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 临床检查鼓膜的方法★ 成人——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婴儿——向后下方牵拉耳廓(因外耳道短且直鼓膜较水平) 外耳道与鼓室 之间 为椭圆形的半 透明薄膜 其中心向内凹 陷称鼓膜脐 有锤骨柄末端 附着 1. 位置、形态 鼓膜脐 外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膜 正常鼓膜 急性中耳炎鼓膜 松弛部 紧张部 松弛部 紧张部 位 置 为上1/4的区域 为下3/4的区域 特 点 薄而松弛 坚韧、紧张 活体色泽 淡红色 灰白色,前下部有光锥 光锥 外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膜 鼓室壁 上壁:盖壁 下壁:颈静脉壁 前壁:颈动脉壁 后壁: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前庭窗 蜗窗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Roof Floor lateral wall Medial wall Posterior wall Anterior wall 即鼓室盖 分隔颅中窝 中耳疾患可经该壁蔓延至颅内 鼓室盖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2.下壁——颈静脉壁 --是分隔颈内静脉起始部的薄骨板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即颈动脉管的后壁 壁上部有2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口 --有鼓膜张肌腱通过 咽鼓管鼓室口 3.前壁——颈动脉壁 即颞骨乳突 上部有乳突窦入口 口下方有锥隆起, 深面藏镫骨肌 4. 后壁——乳突壁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5.外侧壁——鼓膜壁 ---大部分为鼓膜占据;其上部为鼓室上隐窝及骨性壁 主要结构 鼓岬 前庭窗(卵圆窗) 蜗窗(圆窗) 面神经管凸 6. 内侧壁—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排列(外侧→内侧) 锤骨malleus 砧骨incus 镫骨steps 听骨链 骨间以关节连结 锤骨柄附于鼓膜脐 镫骨底封闭前庭窗 听小骨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鼓室 咽鼓管咽口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咽鼓管 1. 位置与开口 --位于鼻咽部与鼓室之间;其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 侧壁;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前壁 2.分部 骨 部:后外侧1/3段 软骨部:前内侧2/3段 3.小儿咽鼓管特点与意义 较宽、短、水平 咽部感染易波及鼓室导 致中耳炎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咽鼓管 骨部 软骨部 1.乳突小房 是颞骨乳突内许多含气 的小腔 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彼此连通 2.乳突窦 为乳突小房与鼓室之间 的腔隙(鼓室上隐窝后 方) 交通 --向后通乳突小房 --向前通鼓室 乳突小房 乳突窦 中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乳突窦乳突小房 位置:鼓室内侧壁与内耳道底之间的颞骨岩部内 分部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曲折的骨性隧道 膜迷路:是位于膜迷路内的膜性管道和囊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分3部:前庭、骨半规管、耳蜗——互相通连 排 列:自前内向后外沿颞骨岩部长轴排列 耳蜗 前庭 骨半规管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骨迷路 为3个“ C ”形小管,两两垂直 分为前、后、外骨半规管 每管有2个脚 --单骨脚 --壶腹骨脚(膨大处称骨壶腹) --前、后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 一个总骨脚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骨迷路 前庭 为骨迷路中部的腔隙 交通 --向前通耳蜗 --向后经5个孔通骨半 规管 耳蜗 1. 位置 位于前庭前方 2. 形态 尖朝前外称蜗顶 底朝后内称蜗底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骨迷路 由蜗螺旋管环绕 蜗轴2.5圈构成 耳蜗内有3条管道 前庭阶 鼓阶 蜗管(属膜迷路) 前庭阶与鼓阶的交通 关系 --在蜗底不通(前庭阶在前庭窗处被镫骨底封闭;鼓阶在蜗窗处被第二鼓膜封闭) --在蜗顶借蜗孔相通 3. 耳蜗的构造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骨迷路 位于骨半规管内, 形态与之相似。 在骨壶腹内膜半规 管亦膨大,称膜壶腹。 壶腹嵴--位于膜壶腹壁上,为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膜迷路 1. 位置 ---居前庭内 椭圆囊 --位于后上方 --较大 球囊 --位于下方 --较小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膜迷路 2.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为位觉感受器;分别位于椭圆囊底壁、前壁及球囊前壁 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膜迷路 1.位置、形态 位于蜗螺旋管内 充满内淋巴 两端均为盲端 --起自蜗底并借连 合管与球囊相通 --终于蜗顶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膜迷路 ---蜗管横切面呈三角形,有3个壁 上 壁——前庭膜(蜗管前庭壁) 外侧壁——与骨螺旋管骨膜融合 下 壁——称螺旋膜(基底膜),其上有听觉感受器称螺旋器(Corti器) 2. 蜗管的构造 内耳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膜迷路 内淋巴:充满膜迷路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