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知觉.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觉和知觉
9.21第三周
脸盲症
感觉OK
知觉问题
自下而上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
一、感觉与知觉的含义及二者的对比
感觉:我们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系统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注意三点:
1.这个客观事物,也就是刺激,可能来源于外部世界,也可能来源于机体内部;
2.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
3.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全貌或整体。
一、感觉与知觉的含义及二者的对比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以往的经验、兴趣、爱好、心理准备状态会影响知觉的产生
一、感觉与知觉的含义及二者的对比
感觉VS知觉
相同点:
1.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2.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
不同点:
1.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整体反映;
2.感觉更加客观,更多依赖于客观的事物,而知觉则更加主观,更多依赖于我们以往的一些经验。
二、感觉
感觉剥夺实验
主试:贝克斯顿、赫伦、斯科特
症状:出现视错觉、视幻觉,听错觉、听幻觉;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主动注意涣散;思维迟钝等等
二、感觉
二、感觉
早期感觉剥夺
剥夺孩子分享愉快情绪的体验,如好奇、喜悦、快乐和情爱等,而让孩子体验许多不愉快的情绪。
不良症状:延缓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使儿童的运动能力和神经肌肉发展迟缓;语言发展差,甚至可能发展为口吃及语言失调;不能集中注意力,干扰了记忆、学习和理解;妨碍孩子的学习和与他人相处,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客观事物和现象,使心智发展的水平低于一般孩子。
危机期是6个月到5岁,5岁后的情感剥夺对智力发展影响较小。
二、感觉
感觉的作用和意义
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保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
感觉的基本原理(即基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基本原理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者关系:
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表示的
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也就是说感受阈限越低,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弱
感觉的基本原理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感觉类别
绝对阈限
视觉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看到50千米外的烛光
听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到6米外的手表的滴答声
味觉
可以尝出7.5升水中加入一茶匙糖的甜味
嗅觉
可以到在有6个房间的公寓的空间中闻到扩散到整个空间的香水味
触觉
可以感受到一只蜜蜂从1厘米高度落在你的脸上
如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
使用50%次感觉到自己出现时所需要的刺激强度来测量绝对阈限
感觉的基本原理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阈下刺激:觉察次数低于50%的刺激
广告商詹姆斯.维嘉利
“潜意识广告”
感觉的基本原理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韦伯定律:K=ΔI/I
K:常数 ΔI: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原刺激量
感觉的基本原理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补偿
联觉
感觉的基本原理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VS
暗适应:感受性提高
感觉的基本原理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VS
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基本原理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感觉的基本原理
2.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收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通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二、感觉
不同种类的感觉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不同种类的感觉
1.视觉
视觉的理解
生理机制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
80%
不同种类的感觉
1.视觉
视觉的理解
70%
是指个体对光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感受器:眼睛
适宜刺激:可见光
初级经验:颜色、线条、角度、亮度…
不同种类的感觉
1.视觉
视觉的理解
70%
适宜刺激:可见光,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的电磁辐射
不同种类的感觉
1.视觉
视觉的理解
70%
初级经验:
明度
色调
饱和度
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
光的物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