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课题《从水之旅谈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考试范围规定的所有知识点;
2.能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热现象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回忆,思考与练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总结和指点,使学生的知识结
构化,系统化,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热学STS,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物理科的兴趣,培养
学生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把握住不同物态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热现象问题。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指导:复习归纳法 提问法 练习法 类比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着目标找差距,这些知识点你掌握好了吗?
1、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计测温度,会正确读数。
2、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各自的特征,会辨别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
3、知道各种物态变化与吸热、放热之间以及与温度间的关系,能用其来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会通过图像分析物态变化的类型、阶段特点等。
4、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现象和实例。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二)、知识梳理和总结(考点聚焦、PPT课件展示)
1、温度:
(1)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摄氏度,符号:℃。
(2)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
(3)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自然界中的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从外界吸热。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3、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液体沸腾的条件: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从外界继续吸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三)、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知识结构图如下
提问学生:生活自然届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四)、课堂精练:
1、 下表是1 标准大气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知识链接:我国建国以后记录的最低气温是1969年2月13是在漠河观测到的-52.3℃,最高气温是1986年7月23日在吐鲁番盆地观测到的47.7℃,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计内的液体不能汽化也不能液化,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酒精温度计。选C。
资源拓展:张谷英镇气温有记载显示极端温度:最高39.3℃,最低-11.8℃.
2、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在其后面的括号里分别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1) 晴朗的天气时,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
2) 冬天天很冷时,可以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 】
3) 冬天把洗好的衣服挂在外面,很快就冻住了,但衣服还是能干【 】
4) 在寒冷的冬天夜晚,房子的窗子上会挂一层霜【 】
5) 夏天盛冰镇饮料的杯子外壁常粘有小水珠【 】
6)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灯泡壁变黑【 】
3、目前有些厕所安装了热风干手机,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这题旨在检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在某些技术产品中的应用。
4、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