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间泥质白云岩注水开发实践与认识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 纲 一、盐间泥质白云岩储层基本特征 题 纲 一、盐间泥质白云岩储层基本特征 题 纲 一、盐间泥质白云岩储层基本特征 题 纲 一、盐间泥质白云岩储层基本特征 * 江汉采油厂 二0一三年九月 汇报人:张家国 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与认识 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 江汉油田潜江组发育了193个盐韵律层,累计厚度达2000m以上,盐间地层既是生油层又是储油层,其生成的油气由于上下盐岩封隔(封闭体系)形成盐间泥质白云岩非常规油藏,蕴涵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通过研究院研究,在潜江凹陷对4个层评价出“有利区”12个(潜349韵律3个,潜3410韵律5个,潜4下2韵律2个,潜4下6韵律2个 ),预测面积95km2, 地质储量10897万吨。 前 言 王19-8,初产6.5t 王东9-13,日油1t 潜34-9、10韵律有利区叠合分布图 图例 9韵律 有利区 10韵律 有利区 盐韵律地层示意图 10--25m 5--12m 10--25m 王平1井区 王场南区 王场东区 二、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 四、结论与建议 三、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下步稳产对策 主要矿物钙芒硝含量17.15%,白云石含量27.67%,方解石含量10.49%,泥质矿物含量33.54%。 为中孔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孔隙度最大为35.7%,最低1.2%,一般15-25%;渗透率一般为0.129-94×10-3μm2。 储层岩性及物性: 盐间泥质白云岩储集类型按成因分为原生、次生孔隙两大类。原生孔隙主要是白云岩晶间孔和钙芒硝岩晶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是次生晶间孔、次生晶间溶孔(洞)、缝。 储层类型: (一)储层基本特征 研究表明,盐间泥质白云岩层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至极严重。盐间泥质白云岩层层间非均质性也比较严重,表现在同一单井的不同韵律层段差异很大,其孔隙型渗透率级差可达几十以上。 非均质比砂岩地层更严重,导致油藏产能差异大,开发难度比较大。 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储层敏感性十分复杂,具中等碱敏;中等速敏(要求在注水开发时,针对不同岩性采用不同注水速度);弱甚至无水敏(有利注水开发);中等-弱酸敏(针对不同岩性在进行酸化时应考虑不同配方);强应力敏感(必须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 储层敏感性: (一)储层基本特征 二、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 四、结论与建议 三、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下步稳产对策 岩心静态渗吸作用实验 通过毛细管力的渗吸作用,采收率平均可达到30.3%,且矿化度越低,其采收率值越高;渗透率平均增加9.5倍。 室内试验表明:盐间泥质白云岩具有亲水特点 (二)注水开发实践 ①探索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单井吞吐、自吸排油开采方式的开发效果。 注水开发试验目的: (二)注水开发实践 初期产量高,递减快,采油速度低 ②探索该油藏能量补充方式。 ③优化井网,摸索该油藏各类型储层注水开发规律。 ④评价各类型储层注水开发效果,为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有效动用、规模开发提供方法及依据。 盐间井灌水开发效果统计表 (二)注水开发实践 1、灌水采油试验 灌入水进入盐间层后,溶解油层内的可溶矿物,改造了储层渗流通道,使距井较远的孔隙或孔洞内的油被驱替出来。 灌水采油 王北11-5井灌水采油曲线 王北11-5灌水采油效果 (二)注水开发实践 ①上下盐层溶蚀后,当地层压力下降时,会发生更为严重的堵塞;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含盐层的大量溶蚀,短期内能达到一定的增油效果,但后期有一定的危害,表现为: ②灌入水波及范围有限,仅能吸替出井筒周围的原油,后期效果越来越差。 1、在王四8-1井注水二天后(513m3) ,王8-1井出现井喷,喷出原油263m3 -----王8-1井-王四8-1井 该试验表明盐间裂缝区储层见效时间短、反应强烈。 王四8-1 王8-1 潜二段20韵律 (二)注水开发实践 2、对井注水采油试验 对井注水采油 2、转抽后初期日产25t/d以上,累积采油1882t。 3、水线推进快,王8-1井很快水淹,关井停产。 80m (二)注水开发实践 3、王平1井区注水开发试验 裂缝区 裂缝+孔隙区 孔隙区 先后投入注水井7口,累计注水20.8万m3。一向受效井5口,二向受效井3口,三向受效井1口。 投入7个井组,除王云3斜-5-4与王4新9-4井组外,其他5个井组均见到不同的注水效果。 王平1井区注水井见效统计表 注水开发后井组见效明显 (二)注水开发实践 王平1井区注水开发 (二)注水开发实践 裂缝区储层 王4新12-3井组见效情况统计表 王云3斜-5-7井两次水驱前缘图 2、超前注水效果好。 1、注水后见效见水时间短而强烈,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