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

发布:2017-06-03约1.4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 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 * * * * * 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 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总 分 总 博 大 胸 怀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体会美好人生境界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我为什么而活着 饥饿的侵袭 孤独、惊恐的儿童 死于流弹的平民 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何而生》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居里夫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