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纵横断面测量选读.ppt

发布:2017-02-19约4.21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道路横纵断面测量 壹 贰 叁 肆 基平测量 中线放样 中平(纵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 基平测量 基平测量就是控制测量,目的是为中平测量和施工测量提供必要的起算数据,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 选点原则:1. 选择在距离道路中线50-100米,埋设在地基稳固,便于引测,且不易被施工破坏之处,标志应明显、牢固、使用方便。 2.每300m左右宜留设一个临时水准点,桥梁、隧道两端以及较大构筑物等处应按需要留设水准点。 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方法或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应闭合或附和于高等级控制点,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8km,结点间长度不应大于6km,支线长度不应大于4km。 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仪器类型 标尺类型 视线长度 观测方法 附合路线闭合差 DS3 单面 100m 单程,后-前 ±30√Lmm 基平测量 2.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应附合或闭合与高等级点,其线路长度不应超过6km,每边长度不应超过500m,边数不应大于12条。仪器高、棱镜高、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取值应精确至1mm;当较差不大于4mm时,应取用平均值。 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 3.当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或者另行设计。 综上考虑:市政线路水准控制要求很低,对于豫六路,可以直接使用中铁咨询测图时在道路两头留下的控制点,使用水准仪沿路线同精度加密出数个高程控制点。 垂直角观测仪器类型 对向观测测回数 垂直角较差与指标差较差 测距仪器、方法与测回数 对象观测高差较差 附合路线闭合差 DJ2 1、2 ≤10″ Ⅱ级、单程、1 ±60√D ±30√L 中线放样 根据中铁咨询提供的地形图,展点图层缺少中桩点位坐标,因此应进行中桩测设工作。 1.中线测量宜沿线路中线进行。河道中线、沟渠中线以及中线遇障碍或大部分落入水中时,应将中线平移至岸上或在适当位置钉轴线桩,轴线桩号应换算为中线里程。 2.直线段上的中桩间距,地形平坦地区宜为50m,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可采用20m;曲线短上的中桩间距,平坦地区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可为40m;山区公路当曲线半径为30m~60m,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不应大于10m,当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不应大于5m 3.精度要求: 线路中桩桩位与曲线测设的限差 线段类别 主要线路 次要线路 山地线路 直线 1/2000 1/1000 1/500 25 50 100 曲线 1/2000 1/1000 1/500 50 75 100 纵向相对误差 横向偏差(mm) 纵向相对误差 横向偏差(mm) 中线放样 4.对于桥梁中线长度精度指标,钢筋混凝土梁及短跨简支梁应按桥长估算,且桥长小于200m时,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当桥长为200m~500m时,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20000;连续梁及长跨简支梁宜按桥式估算。 5.如右图所示。等高线等高距为0.5米,等高线 分布均匀,且密度较低,可认为测区地形平坦,因 此在直线段采用50m中线桩,两段圆曲线半径分别 为300,500米,缓和曲线长度为35米,因此曲线段 中桩间距采用20m。另外,在曲线起点,中点、终 点和交点,中线穿过的构造物处及地形变化处也应 测设。 中线放样 放样坐标的计算: 一、已有资料:线路起始点坐标,张鹏提供的道路平面线形。计划使用坐标法放样。 二、计算步骤: 1.坐标转换,计算旋转矩阵,建立测量坐标系。 比例因子λ为1,计算出ΔX和ΔY及旋转角度θ之后,利用CAD新建坐标系功能,建立测量坐标系,此时CAD图上的平面坐标可以和测量坐标一一对应。 2. 80米直线段坐标计算: 直线段方位角θ可由CAD直接量取直线两端坐标计算。 中线放样 3. 35米缓和曲线计算。 首先以ZH点为坐标原地,直线段为X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