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前预习 作品背景 不懈的追求,他深入到生活中,为《血衣》的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画了大量的农村老汉形象,可以说,他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练、酝酿了《血衣》的人物。对于这幅巨型主题性情节绘画来说,追求艺术的完善性,其难度远非小品所能比拟的。王式廓多年的呕心沥血的奋斗,1959年素描作品《血衣》完成了。 《血衣》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血衣》 作者王式廓 作者的话 对所有想表现的人物一定要深深地了解,要有感情,才能进行概括。不然,尽管作者对人物的要求是明确的,但其实还是抽象的,离画面所要求的具体形象还是很远的,这个问题,我还要靠到生活中去求得解决的。 《格尔尼卡》 作者 毕加索 人物形象对比 《格尔尼卡》 作者 毕加索 怎样理解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 * 新授课 作者背景 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后又受过高等教育,就读于北平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1935年赴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在民族民主革命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里成长起来,特定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和所具有的才华,使他的艺术在稳健中跃动着激情,在质朴中蕴含着深邃,在艰涩中透露着明朗与豁达,而他的艺术表现的焦点,始终对准着我国现代史上贡献卓著的淳朴的农民。 192.0cm×345.0cm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画家的素材与创作 画家的 素材与创作 画家的素材与创作 画家的素材与创作 画家的素材与创作 画家的素材与创作 画家的素材与创作 作者背景: 帕勃洛·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 是立体派绘画的旗手,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欧洲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影响力的大师,是本世纪的艺术伟人。他的艺术影响了各种流派的产 作品背景: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 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生和发展,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1937年 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 305.5cm×782.3cm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讨论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