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室)发酵系统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RJD-100D发酵系统详细操作规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1.取出pH、Do探头,装上堵头,打开夹套排污阀(PWFl、PⅣF3)和排空阀 (PKF4、PKF8),将夹套内水排净,避免空消时夹套水因高温而膨胀产生高压,损坏罐体,同时也可以节省能源,缩短消毒时间;
2.打开控制柜电源,将PLC置于暂停状态,并设定好各参数值;
3.开启蒸汽发生器(详见蒸汽发生器操作流程),使蒸汽压力保持在0.3Mpa左右;开启空气压缩机,使压力保持在0.4—0.7Mpa之间;
4.将需要补加的料放入补料瓶,装上硅胶管和呼吸器后放入灭菌锅中消毒并自然冷却待用;
5.开pH、Do仪表电源,接上pH、Do探头及电缆,按照pH、Do说明书分别对pH、Do探头进行校正。
第二步:过滤器消毒
1.由于空气减压阀不能消毒,因此消毒前应关闭通向空气减压阀的阀门(KQFl);
2.打开蒸汽发生器出汽阀向外供汽,微开KQF5,使蒸汽通过蒸汽过滤器净化后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所有的排空阀都应微微开启,保持蒸汽在整个管路中处于流通状态,排除冷凝水,消除灭菌死角。
3.空气管路部分消毒20—30分钟后,关闭蒸汽阀、同时打开进气阀,用空气将过滤器和管路吹干,约20—30分钟后,关闭排空阀。
注意:过滤器消完毒后,应一直保持有压状态,切勿失压,否则过滤器需重新消毒。
第三步:种子罐罐体空消
1.打开与罐体内筒体相连的蒸汽阀门,对罐体进行空消。
2.当罐温升至121℃左右后,调节蒸汽进汽阀和罐盖上的排空阀,使罐压保持在0.11Mpa左右、罐温保持在121℃左右。
3.保持罐温在121℃约30分钟后(保持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基做些相应调整),关闭所有蒸汽阀进汽阀、排空阀,打开出料阀门,将罐内冷凝水排净后,打开罐顶排汽阀,将罐压将到0。
第四步:种子罐实消
1.按照工艺要求,将充分溶解好的培养基从加料口放入罐内。
2.为了减少罐内的冷凝水,先让蒸汽从夹套对发酵液进行预热;开启电机使罐内温度混合均匀(此时PLC上的冷却“手/自动”应置于手动关位置)。
3.当罐温升至105℃左右时,关闭ZQF4,然后再将蒸汽直接通入发酵罐进行加热。
4.调节进、排汽阀,使罐压保持在0.11Mpa左右、罐温保持在121℃左右,约30分钟后,依次关闭所有蒸汽阀,保持罐压在0.1Mpa左右:
5.关闭PWFl,将PLC上的冷却和加热“手/自动”置于自动状态,此时温度等参数将按照设定值进行自动控制,冷却电磁阀自动打开,自来水通过夹套对发酵液进行快速冷却,直至所需温度。
注意:在冷却过程中,罐内热空气会迅速冷却,罐压会急剧下降,此时应密切注意压力表的压力变化,调节进气阀,保持罐压稳定在0.05MPa左右。
第五步:接种、培养
1.火焰封口接种。
2.压差接种。
第六步:种子罐取样
1.打开蒸汽发生器,使蒸汽达到0.3Mpa。
2.依次打开蒸汽发生器排汽阀、ZQF5、QYFl,先对取样口进行消毒,约5-10分钟左右。
3.依次关闭QYF1、ZQF5。
4.依次打开CLFl、QYF1,放掉前面部分料液后,用取样试管取样即可。
第七步:发酵罐罐体空消(与种子罐基本相同)
1.打开与罐体内筒体相连的蒸汽阀门,对罐体进行空消。
2.当罐温升至121℃左右后,调节蒸汽进汽阀和罐盖上的排空阀,使罐压保持在0.11Mpa左右、罐温保持在121℃左右。
3.保持罐温在12l℃约30分钟后(保持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基做些相应调整),关闭所有蒸汽阀进汽阀、排空阀,打开出料阀门:将罐内冷凝水排净后,打开罐顶排汽阀,将罐压将到0。
第八步:发酵罐罐体实消(与种子罐基本相同)
l. 按照工艺要求,将配好的培养基从加料口放入罐内(应考虑实消时蒸汽的冷凝水和种子量)。
2.为了减少罐内的冷凝水,先让蒸汽从夹套对发酵液进行预热;开启电机使罐内温度混合均匀。
3.当罐温升至105℃左右时,关闭ZQF8,然后再将蒸汽直接通入发酵罐进行加热。
4.调节进、排汽阀,使罐压保持在0.11Mpa左右、罐温保持在121℃左右,约30分钟后,依次关闭所有蒸汽阀,保持罐压在0.1Mpa左右。
5.关闭PWF3,将控制柜上PLC上的冷却“手/自动”开关置于自动的位置,此时温度等参数将按照设定值进行自动控制,冷却电磁阀自动打开,自来水通过夹套对发酵液进行快速冷却,直至所需温度。
注意:在冷却过程中,罐内热空气会迅速冷却,罐压会急剧下降,此时应密切注意压力表的压力变化,调节进气阀,保持罐压稳定在0.05MPA左右。
第九步:移种
当种子罐菌种培养达到预期要求后,即可通过移种罐移入发酵罐进行培养,具体操作如下:
1.对移种管进行消毒。
2.移完种后,对移种口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