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电工学之井下供电安全技术研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煤矿电工学之井下供电安全技术 王 娜 井下供电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火灾及其预防 1、原因:过流、漏电、局部过热等。 2、预防:严格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和防火安全措施。合理选择设备,电气保护齐全、整定合理等。 3、监测 监测装置:1)主监控台(地面中心站)在应用软件控制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报警与控制;数据记录;屏幕显示;图形系统显示;输出报表;参数定义和修改;绘图编辑;执行操作员命令等)。核心设备——微机;调制解调器。 第二节矿用电气设备及其防爆 1、防爆标志ExdI 2、防爆设备外壳具有耐爆性和隔爆性 耐爆性—隔爆外壳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 隔爆性—外壳与结合面处的间隙喷出的能量不会点燃壳外爆炸混合物。降温条件为结合面结构参数(间隙大小、长度、粗糙度)。 3、失爆—不能满足耐爆性与隔爆性要求的均称电气设备的失爆。 第四节井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1、保护接地—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构架用导线与埋在地中接地极连接。 2、目的—当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漏电时人触及带电体流经人体电流不会超过安全极限值30mA,达到减小触电危害目的。 3、《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保护接地规定: 1)电压在36V及以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架构、铠装电缆的铠装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2)井下必须有独立的接地网即保护接地系统;主接地极、辅助接地极和接地线。 第五节井下漏电保护装置 1、漏电—当电网或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小于规定值(绝缘危险值)时,称之漏电。 2、漏电危害—人触电危险、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及火灾、进一步损坏电气设备。 3、预防及保护措施(装置作用)—在井下供电系统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实现绝缘监视、漏电保护以及补偿流过人体的电容电流的作用。 4、漏电保护装置分类: 5、JY82检漏继电器 1)特点:无选择性;采用附加直流电源的保护原理通过欧姆表监视660v/380v电网绝缘电阻。当发生漏电与馈电开关配合实现漏电保护。 6、JY82检漏各主要元件作用 本课程到这里结束! 谢谢大家听讲!!! * 十矿职教中心 2)井下部分由分站、输入输出设备、电源、传输电缆组成。 分站—单片机及I/O接口电路组成。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 输入设备—传感器或检查器 输出设备—控制器和报警器 电源(隔爆本安型)—提供系统中各交直流电源 传输电缆(矿用通信屏蔽同轴电缆) —井上下信号传输 4、简述电火灾监控过程:各点(线)温度——火灾检测线受热(有弹性的两根钢琴丝并覆以热敏塑绝缘材料的绞线)热绝缘材料软化——检测线短路接触——控制电缆采集了信号——火灾报警器发出事故信号同时传输给主控台,完成火灾事故控制及处理。 5、电火灾扑灭;迅速切断电源,及时报告,及时灭火,安全自救。 4、井下电气设备失爆常见现象:P103 5、本安型电气设备(安全火花型)特点: 1)外壳标注: Exi 2)电路设计时无论正常还是故障所产生的火花能量小于0.28mJ,不能点燃瓦斯或煤尘。 3)本安型只能用于低电压、小电流电路。单一本安电路常在信号、仪表、控制中应用。 通常电路为复合型(本安与非本安型电路结合常称本安型关联电气设备)。 6、本安型关联电气设备应注意:两电路之间的隔离(变压器、安全栅隔离);导线一定分离不能混。 第三节触电及其预防 1、触电—人体触及带电体或接近高压时有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事故。(电击、电伤) 2、触电因素—电流(安全电流30mA)与时间 3、预防措施—避免触电;减少触电危险。 4、触电急救—快速脱离电源;正确实施救护。 3)接地网基本规定:总接地电阻不能超过2欧;主接地极面积不小于0.75平米、厚度不小于5毫米镀锌钢板;局部接地极装设规定、接地线的规定等。 4、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检测:表面检查完好,每季度用安全火花型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一次,不超2欧。 5、详细阅读图2-9井下总接地网 1)矿用隔爆高压漏电监视保护装置:有高压双屏蔽电缆的接地芯线、监视芯线及终端电阻元件R组成漏电监视环节。原理:当屏蔽层被破坏绝缘降低,接地芯线与监视芯线被短接,发出绝缘破坏信号。通常在高压配电箱设置该功能实现高压线路漏电保护。 2)矿用隔爆检漏继电器 对1140v、660v等低压配电线路进行漏电保护;通常在低压馈电开关中设置该功能。 3)127v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中的漏电保护p69 4)附加直流电源的漏电保护装置特点:无选择性,通常在低压干线式供电系统总馈电中设置,常做分支馈电的后备漏电保护。例如JY82型检漏继电器必须与低压馈电配合使用。 5)零序电流漏电保护装置特点:有选择性,通常在低压多支路辐射式供电系统分支总馈电中设置。 6)漏电保护与漏电闭锁区别: 漏电保护—监视带电线路是否漏电;漏电跳闸。 漏电闭锁—监视无电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