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警务体制改革促警察职业化建设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8
浅论以警务体制改革促进警察职业化建设
摘 要:警察作为一种特种职业,其职业化内涵包括工作主体的法定性和精英性,工作性质的公共服务性,工作内容的专业性和程序性,工作目的的谋生性四个方面。警察职业化本质上就是警察职业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状态,是职业发展成熟的体现。当前,警务体制的某些落后环节制约着我国警察的职业化建设进程。本文将围绕警察机构的专业化、警力资源的优化、警察及警察权的职业保障、警种交流和职衔晋升的规范化、预备警察的培养这五方面的改革来论述警察职业化建设面临的警务体制障碍和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警务体制 警察权 职业化 独立性 专业性
警察职业是指拥有专业的警察业务素质、具备规定的警察任职条件、取得国家公职身份并参与社会分工的社会角色,职业化是指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状态,警察职业化就是指围绕警察职业的各类要素在构成该职业系统时的职业化状态。其内核是警察权的独立性,核心是警察专业化。警务是指警察和警察机关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所开展的业务和勤务工作,警务体制是指构成警务的各类要素在体制层面的状态,涉及到警务部门,警察权力,警察晋升,执法理念等诸多方面。
一、当前我国警务体制的某些问题及其对警察职业化建设的制约
(一)公安机关某些关键职能部门管理混乱
我国公安机关由于历史和社情原因,在职能部门管理上存在着责任定位不准,权责交叉的问题,110接警指挥部门和督查部门最为突出。110接警指挥部门的工作任务是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筛选警务信息,统筹协调,保证警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警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当前面对基层公安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的现实状况,110接警指挥部门并没有发挥其警情过滤的作用,而成了群众报警的传话筒,把一些低质量,甚至压根不是警察职责范围内的警情派发到基层,使得警务工作难开展,造成警察形象受损。同时110接警指挥部门亦存在乱指挥,瞎指挥的情形,在一些突发事件,需要多警种联合作战的警务活动中,指挥人员经常是临阵易帅,对???情不熟悉,处理经验不足,导致指挥失利。公安机关督查部门的职责是监督公安民警的日常工作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现象,保证公安民警依法执法,为公安民警依法开展日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维护民警权利。而当前公安督察部门采取运动式执法和秘密查访的工作方式,给基层民警执法带来了很大压力,民警执法畏首畏尾,有草木皆兵之感,对警务工作退缩,不想干、不敢干。同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矛盾爆发期,基层公安工作复杂,公安民警被投诉案件增加,而督察部门对老百姓的投诉往往采取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停职问责的方式,加重了基层民警的心理负担,警务执法坏境进一步恶劣,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会使公安民警寒心,产生失落感,对组织失去信任,警察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下降。
(二)警察权的独立性受到体制制约
警察职业化的内核是警察权的独立性。当前政府其他部门的工作绑架警察权越来越成为警察工作难做,警民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基层民警在出警处警的过程中,产生的很多警民冲突并非是针对民警的处警方式或处置结果,而是针对民警处警事项没有法律依据。本来很多警情警察没有权力或责任出警处警,但由于政府部门掌握着国家暴力的合法使用权,无视程序,运用警力去履行非警务职能,警察执法的中立性就会被打破,随着事态的发展最终演化为警民矛盾,警察成为众矢之的,2012年江苏启东事件、2014年广东茂民PX事件等皆是如此。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机构的一个部门,以大局意识顾及政府其它行政管理工作理所应当,但作为刑事执法力量,公安机关是司法公正,司法独立一支重要力量,中立执法色彩也极其重要,如何权衡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博弈,是许多公安民警难以把握的度。政治建警要求我国人民警察必须拥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服从党的领导,但这与执法中立并不矛盾,当前我国很多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因为政府部门某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政决策以及政府的宣传不到位引起的,并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阶级矛盾,此时警察的中立性执法就应该得到政府在决策、人事、财政等各方面的理解与保障。
(三)警察职务和警衔晋升渠道狭窄
相对其它部门,警察部门压职压级的现象更为广泛,规范组织机构设置与重构职务系列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当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在编警察人数居于首位,而公安机关却采用一般公务员职务管理模式,即依据组织机构设置领导职务、根据领导职务数配置非领导职务数,这使得公安民警相对于其他部门的公务员职务与级别晋升机会较少。很多民警干一辈子还是个科员,甚至很多基层所领导不过是股长级别,职务与级别和他们的社会价值很不匹配。警察人数多,如果都按照其他政府部门的级别职务数量定准,那么全国警察大部分都只能是科员一辈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得多问题多,不干没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