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达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鄂尔多斯市万兴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准旗东达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部,东胜煤田宏景塔矿区第3~5勘探线地段,行政区划隶属于准格尔旗纳日松镇。
该矿属资源整合矿井,2005年根据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地方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提高机械化开采水平的相关规定,由原准格尔旗弓家塔联营煤矿和原东达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矿井名称为鄂尔多斯市万兴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准旗东达煤矿。
资源整合后,内蒙古义民资源勘查与环境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为该矿井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宏景塔矿区准旗东达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于2006年7月6日以中矿蒙储评字[2006]109号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宏景塔矿区准旗东达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内国土资储备字[2006]153号)对《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宏景塔矿区准旗东达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进行了储量评审备案,确定东达煤矿矿田范围内煤炭资源总量4780万吨,其中消耗资源储量330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477万吨。
根据批准的矿井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证明,2006年业主委托鄂尔多斯市煤矿设计院编制了《准旗东达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开采方式为井工生产,初步设计通过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的批复,但因各种原因,技术改造工作一直没有进行。
2010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内政字[2005]37号),《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内政字[2005]209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的通知》(内政字[2005]210号)文件精神,以“扩大生产规模、改造采煤工艺、完善生产环节、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保障安全生产”为指导思想,推进《鄂尔多斯市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的实施进程,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0]231号文件批复同意准旗东达煤矿变更开采方式,由井工开采改为露天开采。同年东达煤矿委托鄂尔多斯市煤矿设计院编制《鄂尔多斯市万兴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东达露天煤矿(变更开采方式)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简称原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0.90Mt/a。初步设计经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以内煤局字[2010]356号文件批复。
批复的原初步设计中露天矿按境界剥采比≤13m3/t且避让南部新边贾公路50m安全距离圈定露天开采境界。根据露天开采境界内的开采区域面积、几何尺寸大小将开采区域以中部西沙沟为界划分为两个采区开采,其中西沙沟以东的原东达煤矿为一采区,以西的原弓家塔联营煤矿为二采区。由于一采区包含少部分实体煤,且部分区域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能尽快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将一采区确定为首采区。在首采区西部境界南北向沿6-2煤顶板拉沟,拉沟长度750m,南北向L型布置工作线,由西向东推进到界。后沿北部端帮扩帮向北推进到界。二采区采用重新拉沟方式过渡。
原初步设计首采区拉沟位置东西两侧为大面积采空区,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发现该拉沟段的西沙沟两侧地表塌陷区裂隙中有高温气体显现,疑似采空区有着火现象存在。建设单位请准格尔旗煤炭局组织相关的专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专家组建议修改初步设计,重新确定采区划分及工作线推进方式,即由原来的工作线单向推进变为工作线双向推进方式,以此加大开采强度,尽快治理已发现的地质灾害,以减少由于地质灾害引发的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安全施工。
因此鄂尔多斯市万兴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准旗东达煤矿委托我院按照露天煤矿规程、规范、标准要求,同时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对鄂尔多斯市万兴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准旗东达煤矿(变更开采方式)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进行修改,设计生产能力不变仍为0.90Mt/a。
一、设计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号)
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项目总投资:15153.54万元
吨煤投资:162.37元/吨
吨煤成本:170.30元/吨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1.92%
税后投资回收期:4.56a
10、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由于本矿工程地质资料较少,建议进行简易边坡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和补勘工作。
(2)矿区水文气象地质资料相对不足,缺乏相应的最高洪水位线等资料,影响防洪相关泵的选型,建议尽快进行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在今后生产中应注意搜集相关资料,及时调整排水泵的配置。
(3)勘探程度偏低,资源储量级别不够,应在建设中及生产中进行补勘。
(4)由于本矿没有实测的采空区范围及巷道和工作面布置图,所以在开工前必须对采空区和火区的实际范围进行实测。否则不能进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