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强环境保护 走向生态文明.ppt

发布:2017-07-08约4.08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解读 云南中考 · 思想品德  加强环境保护 走向生态文明 时政热点·聚焦 聚焦一 2015年8月24日,云南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及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站在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后,共同组织召开了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意见编制工作启动会。《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主要目标。 聚焦二 云南省省长陈豪8月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进行调研。陈豪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把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更好地统一起来,综合施策,以洱海保护治理的实际成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 聚焦三 2015年8月23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与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重点围绕林业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等方面在昆明进行座谈。陈豪指出,云南将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聚焦四 2015年7月29日至31日,中央财政2015年水污染防治专项启动会暨技术指导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介绍国家整合水污染防治专项有关情况,通报2015年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情况,分析解读水污染防治形势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对水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进行指导及技术培训。 相关链接:① 2015贵阳国际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为主题。② 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③重拳治污——环保部通报7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并严惩相关责任人。重金治污——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资金约28亿元,重点支持30个地市重金属污染防治。 命题设问·角度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2)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3)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公民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一)列举、哪些、说明、表现类命题 (6)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7)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 (1)世界角度:①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②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国家角度: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③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表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健全生态监测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责任制,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2)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3)党和政府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4.国家“重拳治污”“重金治污”说明了什么? (1)党和政府关注环保问题,关心公民的身体健康。 (2)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党和政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表明了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5.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哪些观念? (1)环境方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科学发展观;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 (2)经济建设方面:加快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6.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与“生态文明新时代”不相符的行为? 乱排污水废气,随意焚烧秸秆,乱丢垃圾,乱砍滥伐,剩饭剩菜,虐杀野生动物,浪费水电等。 1.从我国国情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目前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3)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