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泳技术.ppt

发布:2017-09-29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泳技术 1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 2 电泳技术优点: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3 电泳方法分类 按电场分:常压(500V,适用大分子)、高压(500V,适用小分子) 支持体分:自由电泳、区带电泳 仪器装置分:水平式、垂直式、悬架式 4 电泳条件:水溶液(缓冲液)、支持物(区带电泳)、电场(电泳仪、电泳槽) 一 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分离: 移动方向:带电性质决定 泳动度: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移动速度。 μ =v/E=(d/t)/(V/l)=(dl)/Vt 影响μ的因素: 1颗粒本身:带电、大小、形状 2 外界因素:电场强度E、pH、离子强度I、电渗、缓冲液粘度及温度等。 二 纸电泳 以滤纸为支持体的电泳技术 操作要点: 1 选择缓冲液 对显色剂和紫外光吸收等观察区带的方法无影响 A 分离蛋白质,pI≈ 5,选pH8.6的缓冲液(巴比妥缓冲液pH8.6、硼酸pH8.6、磷酸pH7.4) B 分离氨基酸:邻苯二甲酸氢钠、磷酸—醋酸,pH5.9 C 分离核苷酸巴比妥-醋酸pH2.5,柠檬酸pH2~3 D 分离糖类:HAC-NaAC, pH3~5 2 滤纸的选择与处理 层析用滤纸,纸宽2~3cm/样品组分,长短影响电场强度。 3 点样 点圆点(量少)、点条状(一般),点中间(未知样品)、点一边(已知样品) 干法、湿法 4 电泳 电桥水平、加盖、电压稳定、注意时间 5 显色及分析 蛋白:溴酚兰、氨黑10B、偶氮胭脂红B Aa:茚三酮、靛红 核酸:紫外光下观察 一般洗脱定量 三 薄膜电泳 支持体:薄膜 优点:分辨力较高、简便、快速、区带清晰、易于定量、便于保存 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同工酶等的分离分析 操作 1 薄膜的处理与放置 2 点样 平衡 3 电泳:E 10~25V/cm,0.5~2h 4 显色 四 薄层电泳 将支持物与缓冲液调制成适当厚度的薄层进行电泳。 常用支持物:淀粉、琼脂、纤维素粉、硅胶等 操作: 1 缓冲液选择 离子强度较高的缓冲液 2 支持物处理 精制品 3 薄层板制作 4加样:挖沟、混合样品、填埋 5 电泳 6分析:印染法 五 凝胶电泳 支持物:多孔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等 具有电泳和分子筛的双重作用,分辨力高 最常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原因: 机械强度好,透明有弹性,稳定,无吸附作用和电渗作用,可制成不同孔径的凝胶。 分类:垂直管型盘状电泳、垂直板型电泳; 连续、不连续、梯度、SDS凝胶电泳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丙稀酰胺(单体)+N,N-甲叉双丙稀酰胺(交联剂)→(催化剂) →聚合 催化剂: (1)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TEMED) (2)核黄素(VitB2)+光 改变单体浓度可改变凝胶孔径 交联剂对孔径有影响:5%最小 根据要分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选择合适的单体浓度。 2 不连续电泳中样品压缩成层的原理 不连续电泳含两层或三层不同孔径的凝胶,用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样品胶:大孔径,pH6.7~6.8Tris-HCl缓冲液 浓缩胶:与样品胶相同 分离胶:小孔径,pH8.8~8.9 Tris-HCl缓冲液 样品压缩成层原理: 电极缓冲液:pH8.3Tris-甘氨酸 HCl→ (解离) →Cl - , Cl -泳动速度最快(快离子) CH2(NH2)COOH → (样品胶、浓缩胶pH6.7~6.8) → CH2(NH2)COO-(0.1%~1.0%)泳动速度最慢(慢离子) 蛋白质(P)泳动速度介于快慢离子之间 电泳时, Cl -超过P走在最前面,其后形成一个离子浓度较低的低电导区→较高电位梯度→P和慢离子加速移动→P压缩成层 样品进入分离胶后,pH为9.5(电泳过程实测), CH2(NH2)COO-增加,泳动速度增大,很快超过P, P在均一的电位梯度和pH条件下分离 SDS-凝胶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SDS,P电泳迁移率取决于其分子量,而与形状及所带电荷无关。 加入SDS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使P二硫键还原,SDS使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P分子上,形成P-SDS,带上相同密度负电荷,形状为长椭圆形,短轴一定,长轴长度正比于P分子量。 分离测定: 测分子量(与标准蛋白比较) 鉴定样品纯度(条带数目) 测定样品P含量:扫描定量(比色) 凝胶电泳的操作要点 1 凝胶制备 2 电极缓冲液 3 样品处理及加样 4 电泳 5 染色与固定 6 脱色 7 分析 六 等电点聚焦电泳 电泳系统中加进两性电解质载体,当通已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载体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连续增高的pH梯度。P进入时,不同的P移动到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位置上,从而使不同等电点的P得以分离。 优点: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