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体诗八首之课外补充.ppt

发布:2017-09-26约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体诗八首之课外补充 * * 2001年春季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l~2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l.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饰“鸣”,从听觉给人动静的对比,起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参考答案: 1.A(“阒无人声”的说法不恰当,而且这首诗以动写静,主要是指后两句,月出本无声,却惊动了山鸟,悠远、凄清的鸟鸣更显得春山幽静)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 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 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 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2 B( A项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夜晚归人,木桥的声响却惊动了远处人家的犬,犬的叫声使夜显得更加幽静。 B项未用动静相衬的手法。炉火照得天地通明,有点夸张。红红的火星在紫烟中乱迸。这是描写当地冶矿工人劳动的场景。C项写的是清晨,以“鸟初动”反衬早晨的寂静。D项明显的运用了这一手法。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提示:这是一首描写失恋悲哀的诗。因为涉及爱情,不便明写,所以题做“无题”。一句说相见机会难得又不忍分离,别时恰当春暮,益发使人伤感。 二句蚕丝象征情思,烛泪象征别泪。 三句写对方相思之情,“但愁、应觉”为设想语气。“青鸟”为西王母的使者,这里指传递消息的人。 2001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l~2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