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放射治疗基础知识教程.pptx

发布:2017-04-27约1.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放射生物学基础;放射治疗;电磁辐射 X 射线 ? 射线;电离射线的剂量吸收;辐射作用的时相;1.1分子水平的放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的靶;直接作用: 任何形式的辐射,如X或γ射线等被生物体吸收,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关键靶区(DNA),使靶自身被激发或电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改变(DNA分子发生损伤而导致断裂)。 间接作用: 辐射作用于细胞中的其他原子或分子(通常是水),产生自由基,由自由基作用使靶产生损伤。(能被增敏剂和防护剂修饰) ;1.2 细胞水平的放射生物效应;G0--- 静止期 G1--- DNA合成前期 S --- DNA合成期 G2--- DNA合成后期 M --- 有丝分裂期;氧效应 ;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分次放疗的生物学基础—— 放射生物学中的4Rs;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细胞周期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再氧合Reoxygenation;再增殖(再群体化) Repopulation;正常组织修复损伤、增殖 肿瘤组织加速再增殖 放疗的原理: 肿瘤和正常组织在增殖和修复能力上的差异;1、5-Fu等:杀灭对放射线相对抗拒的S期细胞,抑制肿瘤细胞DNA的放射损伤修复,以及通过影响细胞周期重分布使周期敏感的细胞成分增加。 2、铂类:抑制受损肿瘤细胞DNA的修复;增加乏氧细胞的敏感性。 3、紫杉醇类:促使微管聚合,抑制解聚,使细胞阻 滞在G2-M期。 ;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照射。 ;适形放射治疗定义;利用多叶光栅将照射野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mator——MLC );; 三维适形放疗及之前的放疗方式使用的都是强度几乎一致的射线,而肿瘤本身的厚度是不均一的,因此造成肿瘤内部剂量分布不均。为了实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就必须对射野内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 放疗中的凹形靶区,只有用调强方法才能得到这种形??的高剂量分布,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 ;IMRT技术把一束射线分解为几百束细小的射线,分别调节每一束射线的强度,射线以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形式进行照射。 ;IMRT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使靶区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均匀的剂量,同时将要害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低。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剂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