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网络同轴电缆分支分配网络系统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2 )分配线路的设计考虑 ① 遵循最短路径设计原则和均等、均衡设计原则; ② 避开直射波、干扰波严重及易受损害的场所,并尽量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跨越,应到预定现场仔细勘察,以判断施工难易程度; ③ 分支放大器尽量设于服务区中心,各条支线尽量采用星形分配方式; ④ 合理搭配分配方案,必要时可考虑辅以衰减器; ⑤ 根据线路的长短来合理选择电缆粗细,综合考虑性能和价格因素; ⑥ 无源部件的短距串接数应≤ 8 个。 * * ( 3 )用户电平的选择 对大多数电视接收机来说,其正常接收电平的范围是 57 一 83dB μV ,考虑到一定的余量,国家标准要求有线电视网提供的用户电平范围是 60一 80dBμV。 * * (4)无源分配网络的设计原则 ① 不同的用户群离前端的距离以及信号经过放大器的数目等都是不同的,设计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② 为做到均衡分配,一般都从楼房中间输入信号,经过分配器均匀送出;对距离较远处,则采用较粗的电缆,使各串分支器输人电平的差别尽可能小。 ③ 为了带动更多的用户,设计时应选择分配损失尽可能小的分配器,尽量减少分支线的电缆长度。 ④ 计算用户电平时应把最高频道和最低频道分开计算,使它们都符合设计要求。 ⑤ 一串分支器的数目不能超过 4 个。离分配放大器近的分支器应选择分支损失大的分支器,离分配放大器远的分支器应选择分支损失小的分支器,以保证各用户输出口电平差尽可能小。 ⑥ 为了保证用户端相互隔离大于 30dB 的要求,邻频系统中每一串分支器最后两个分支器的分支损失之和不能小于 20dB 。 * * ( 5 )无源分配网络的设计计算 图6-33 分配网线路示意图 * * ( 6 )指标验算和方案调整 设计完成后,应对用户分配网的载噪比指标和非线性失真指标进行验算,看看是否能够满足全系统分配的指标要求,一般来说用户分配网的载噪比指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验算结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如出现极个别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非线性指标不满足要求,应先考虑改变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即降低输出电平),并对无源分配网络作相应调整,看看是不是仍能满足用户电平的要求,如果不行,则应考虑选用更高档的放大器,以改善非线性失真指标。 所有分支、分配器的空闲端口均应终接负载,以防系统的不匹配和反射。 * * 6 . 5 . 4 用户分配网的设计举例 * * 高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无源分配系统网络结构简图(光站到用户终端无源集中分配) * * 21 层高层建筑布线示意图 * * * ③ 分支隔离度:分支器的分支隔离度是指该分支器各分支输出口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在测量时也是从一个分支输出端加进去一个信号,测量其电平与其他分支输出端所得到的输出电平之差。 * * ④ 反向隔离度:反向隔离度定义为从主路输出端加人的信号电平与分支输出端测得的电平之差。反向隔离越大,分支损失越小,,说明分支器的定向藕合性能越好。我们希望反向隔离度越大越好,一般应大于 40dB 。 反向隔离度较大,可使干线上由于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反射波不会从主路输出端进人分支输出端,而影响分支输出的信号。 * * 表6-7 分支器的性能参数 (GB/T1138.10) 项 目 性 能 参 数 一 分 支 器 二 分 支 器 四 分 支 器 分支损失(dB) 标称值 8 12 16 20 8 12 16 12 16 20 允许偏差 ±1.5 插入损失(dB) 5MHz~30MHz ≤2.5 ≤2 ≤1.7 ≤1.2 ≤4 ≤2.5 ≤2 ≤4 ≤2.5 ≤2 47MHz~550MHz ≤2 ≤1.5 ≤1.2 ≤0.7 ≤4 ≤2.5 ≤2 ≤4 ≤2.5 ≤2 * * 续表 项 目 性 能 参 数 一 分 支 器 二 分 支 器 四 分 支 器 反向隔离(dB) 5MHz~30MHz ≥18 ≥22 ≥26 ≥30 ≥18 ≥22 ≥26 ≥22 ≥30 ≥30 相互隔离(dB) 5MHz~30MHz — ≥22 47MHz~550MHz — ≥25 ≥30 ≥25 ≥30 反射损耗(dB) 5MHz~30MHz ≥12 47MHz~550MHz ≥16 * * 三、 分支器的工作原理 图6-21 变压器型一分支器电路原理图 * * 分支器举例 * * 四 分支器与分配器的比较 分配器与分支器都是把主路信号馈送给支路信号的无源部件,但它们的组成方式不同,性质也有较大的区别。 分配器的几个输出端大体平衡,分成不同路数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