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2006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限制编辑密码DG/TJ08 –2002-2006
目 录:
规程的编制目的、悬挑式脚手架的定义及其组成、适用范围
悬挑式脚手架的常用形式
悬挑式脚手架的基本参数
悬挑式脚手架的设计要求
悬挑式脚手架的构造要求
悬挑式脚手架的安装使用拆卸
悬挑式脚手架的检验
一、编制制定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的目的
为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悬挑式脚手架的设计、安装、检验、使用、拆卸的技术管理,确保悬挑式脚手架施工及使用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二、悬挑式脚手架的定义及其组成
悬挑式脚手架是指其垂直方向荷载通过底部型钢支承架传递到主体结构上的施工用外脚手架。本规程所指的悬挑式脚手架由型钢支承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连墙件等组合而成。
三、悬挑式脚手架的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在高度不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或高耸构筑物上使用的悬挑式脚手架,每道型钢支承架上部的脚手架高度不宜大于24m。
本规程不适用于作为模板支撑体系等特殊用途的悬挑式脚手架系统。
常用悬挑式脚手架的几种形式:
●按型钢支承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1.搁置固定于主体结构层上的形式;
2.搁置加斜支撑或加上张拉与预埋件连接;
3.与主体结构面上的预埋件焊接形式。
悬挑式脚手架图例
搁置固定于主体结构层上的形式(悬臂钢梁式)
悬挑式脚手架图例
与主体结构面上的预埋件焊接形式(附着钢三角架式)
悬挑式脚手架的基本参数
1.起挑层高
一般从第四、五层开始起挑,根据工程需要决定。
2.挑梁型号规格
挑梁一般采用工字钢等型钢。根据荷载大小设计选用工字钢等的型号规格。
3. 步高(步距)
步高一般在1.8m左右。
4.步宽(立杆横向间距)
步宽一般在1.0m左右。
5. 立杆纵向间距(跨)
立杆纵向间距需根据工程需要设计。
6.连墙件竖向间距、水平间距
连墙件竖向间距不大于2倍步距,水平间距不大于3倍纵距,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不大于27m2
7.单挑高度
每道型钢支承架上部的脚手架高度不宜大于24m。对每道型钢支承架上部的脚手架高度大于24m的悬挑式脚手架,应对风荷载取值、架体及连墙件构造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后作出相应的加强设计。
8.总高度
根据主体结构总高度及施工需要确定。本规程适用于在高度不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或高耸构筑物上使用的悬挑式脚手架 。对使用总高度超过100m的悬挑式脚手架,应对风荷载取值、架体及连墙件构造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后作出相应的加强设计。
悬挑式脚手架图例
四、悬挑式脚手架的设计
1.设计计算依据
(1) DG/TJ08-2002 《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2) GBJ17《钢结构设计规范》
(3)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4) JGJ130《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5) 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设计计算内容
(1)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
(2)连接强度
3.设计计算步骤
(1)确定力学计算模式
(2)外载荷的计算
(3)内力计算
4.设计计算结论
悬挑式脚手架的设计计算结果应有是否满足技术标准规范的结论。
附:扣件、底座的承载力设计值(kN):
项目 承载力设计值 对接扣件(抗滑) 3.2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 8.0
注: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附:型钢支承架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
构件类别 容许挠度 型钢支承架 悬臂式 L/400 非悬臂式 L/250
注:L为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臂式为悬伸长度的2倍) 。
附:型钢支承架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构件类别 容许长细比 受压构件 150
附: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
ωk=0.7μzμsωo
式中:
ω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GB50009采用;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DG/TJ08 表3.2.2-2采用;
ωo——基本风压(kN/m2),按GB50009采用。
悬挑式脚手架的构造要求
4.2连墙件
4.2.1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不应大于表4.2.1规定的最大间距。
4.2.2 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连墙件应从底部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主体结构阳角或阴角部位,两个方向均应设置连墙件。连墙件设置点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2.3 连墙件必须采用刚性构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严禁使用柔性连墙件。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宜与主体结构面垂直设置,当不能垂直设置时,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