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本科骨伤科-重点.doc

发布:2017-06-01约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本科骨伤学考试 重点(重中之重) 《肘后救卒方适用夹板固定。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撘肩试验(Dugas‘sign)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患者肩外展或 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重点 9、抽屉试验(Drawer test)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2、夹板固定(重点) 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二、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三、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此松紧度最适宜。 五、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骨圆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1)股骨髁上牵引: ①适用于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和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②进针方向:穿针时一定要从内向外进针,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③穿针部位:股骨下端前后的中点 2)胫骨结节牵引: ①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重量3-5kg。 ②穿针部位:胫骨结节顶之下两横指处,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 ③进针方向: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3)跟骨牵引适应症与进针方向: ①适应症: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②进针方向: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4)骨盆悬吊牵引(骨盆布兜悬吊固定)的适应症:耻骨联合分裂、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 第五章、创伤急救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创伤救护的步骤: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并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等并发症。 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固定,搬运。 心肺复苏术:心搏骤停的判断:意识丧失和大动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