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感器 1、轮速传感器 2、减速度传感器 电子控制器 制动压力调节器 主要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和其它开关等信号发生装置。 (一)轮速传感器 作用:检测车轮运动状态,获得车轮转速信号。 安装:车轮处或设置在主减速器或变速器中。 1、轮速传感器基本结构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感应式和霍尔效应式。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主要组成:传感头和齿圈。 2、轮速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磁力线回路:极轴→磁隙→齿圈(转子)→空间→永久磁铁。 3、电磁式轮速传感器的种类与安装 根据极轴端部的形状可分为:凿式、圆柱式和菱形式三种。 3、电磁式轮速传感器因种类不同而安装方式不同 (二)减速度传感器(G传感器) 作用:在汽车制动时,获得汽车减速度信号。 减速度传感器有光电式、水银式、差动变压器式和半导体式等。 1、光电式减速度传感器 组成:两个发光二极管、两个光电三极管、一个透光板和一个信号电路组成。 原理:汽车匀速行驶时,透光板静止不动。当汽车减速度时,透光板则随着减速度的变化沿汽车的纵轴方向摆动。由于透光板的位置不同,允许发光二极管传送到光电三极管的光线不同,使光电三极管形成开和关两种状态。 在低附着系数路面时,汽车减速度小,水银在玻璃管内基本不动,开关在玻璃管内处于接通(ON)状态。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汽车减速度大,水银在玻璃管内靠惯性作用前移,使玻璃管内的电路开关断开(OFF),此信号送人ECU就能感知路面附着系数情况。 汽车正常行驶时,传感器线圈中的铁芯处于线圈中间位置;当汽车制动减速度时,铁芯受惯性力的作用向前移动,使传感器的感应电压信号发生变化。汽车制动时减速度越大,铁芯位移越大,输入ECU的电压信号越大。 * * * * * * * * * *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基础知识讲座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传感头是一个静止部件,一般都安装在车轮附近不随车轮转动的部件上。传感头由永久磁铁、感应线圈、极轴等组成。齿圈一般安装在随车轮一同转动的部件上。传感头与齿圈之间的空气间隙很小,通常只有0.5—1mm。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当齿圈随车轮一同转动过程中,极轴与齿圈间的空气间隙(或磁阻)交替变化,由于磁通周期性的变化,在感应线圈的两端便产生了交变电压信号,交变电压信号的频率与齿圈的齿数和转速成正比,该交变电压信号便是输入ECU的轮速信号。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2、水银式减速度传感器 组成:玻璃管和水银组成。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 3、差动式减速度传感器 组成:固定的铁圈和可移动的铁芯。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电子控制器(ECU) 功用:接收轮速传感器及其他传感器输入的信号,经过电路对信号的整形、放大和计算机的比较、分析、判断处理,向ABS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另外,还具有初始检测、故障排除、速度传感器检测和失效保护等功能。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电子控制器(ECU) (一)组成 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二)内部结构 1、输入级电路 对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交变信号进行预处理,并将模拟信号变成微机使用的数字信号。 2、计算电路 3、输出级电路 4、安全保护电路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电子控制器(ECU) 2、计算电路 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按照软件特定的逻辑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计算电路一般是由两个微处理器组成。一套用于控制系统,另一套则起监测作用。它们以相同的程序执行运算,一旦监测用ECU发现其计算结果与控制ECU所计算出的结果不相符,则ECU立即让控制系统退出ABS控制,只维持常规制动。 计算电路还能监测系统中有关部件的工作状况,如轮速传感器、泵电机工作电路,电磁阀继电器工作电路等。当监测到这些电路工作不正常时,也立即向安全保护电路输出停止ABS系统工作的指令。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