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ppt

发布:2017-05-20约1.64万字共1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井井点的布置:沿基坑外围每隔10-50m一座。用钻机钻孔,成孔直径应比滤水井管外径大200mm,下完井管底在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粒径为3-15mm的砾石,做为过滤层。 吸水管用直径为50-100mm的胶管或钢管,其底端应沉入管井抽吸时的最低水位以下。地面上安装清水泵或潜水泵,把管内水汲出。 滤水井管的材料有钢管、无砂混凝土管等。直径150-250mm。用钢管时的过滤部分可用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眼为l-2mm的滤网,长度2-3m。 管井井点适用于中砂、粗砂、砾砂、砾石等土质中降水。当抽水机的排水量大于单井涌水量的数倍时,可把相邻的吸水管联接起来,一起抽汲。 五、深井井点 当要求地下水位降落较深而渗透系数较大的土质中降低地下水位时,可采用深井井点系统降水。深井系统由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及井管滤网组成。井距一般为20~30m。 六、回灌井点 在软土中进行井点降水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层中黏性土含水量减少产生固结、压缩,土层中夹入的含水砂层浮托力减少而产生压密,致使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为了减少地下水的流失和不均匀沉降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一般在降水区和原有建筑物之间的土层中设置一道抗渗帷幕,还可以采用补充地下水的方法来保持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水位,即在降水井点系统与需保护建筑物之间埋设一道回灌井点。 * * 三、总涌水量计算 为了合理地选择水泵的型号,应对总涌水量进行计算,泵的抽水量一般是总涌量的1.5~2倍。 1.在干河床时 (2-1) 式中 Q—基坑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见表2-1); H—稳定水位至基坑底的深度(m)。当基底以下为深厚透水层时,H值可增加3~4m; R—影响半径(见表2-1); r0—基坑半径(m)。矩形基坑,r0=u(L+B)/4;圆形基坑,r0=(F/π)0.5。其中,L与B分别为基坑的长与宽,u值如表2-2所示,F为基坑面积。 2.基坑近河沿时 (2-2) 式中 D—基坑距河边线距离(m)。 其余同上公式。 明沟排水的方法简单,设备投资少,但对于砂性土不适用。因此,是不完善的排水方法。 第三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采用井点排水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周围埋人深于基底的井点滤水管或井点,以总管连接抽水设备使地下水下降至坑底以下,这样不仅防止了流砂的上涌,并且便于施工。 一、轻型井点 二、喷射井点 三、电渗井点 四、管井井点 五、深井井点 六、回灌井点 一、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系统适用在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等土层中降低地下水。 (一)轻型井点系统的组成 轻型井点系统由井点管、联接管(橡胶或钢管)、总管和抽水设备所组成。井点管打设在含水层内,地下水经井点管、联接管和总管由抽水设备抽走。 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时,在沟槽或基坑周围打设许多井点管,使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落。如图2-3所示。 (二)轻型井点计算 轻型井点计算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涌水量、确定井点管根数与间距、冲孔深度及选择抽水设备等。井点计算由于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因素影响,所求出的只是近似数值,有条件时应在计算机现场实地测定渗透系数及土质结构。 1.总涌水量 井点系统涌水量是按水井埋没计算的,水井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井底达到不透水层的称完全井;井底末达到不透水层的称非完全井。地下水有压力的是承压井,地下水无压力的是无压并,也称潜井。 (1)无压完整井总涌水量(图2-8) (2-3) 式中 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降水深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 X0—基坑假想半径(m)。 (2)无压非完全井总涌水量(图2-9) (2-4) 式中 H0—有效带深度(m),其值由表2-4查得; s‘—降水深度(m)。 (3)降水深度s及s‘ s及s‘均指地下水位至滤管顶部的距离,它是根据需要的降深而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判断井种的依据。见图2-10所示。 (2-5) H’—地下水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