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doc

发布:2016-12-30约7.65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习题 一、填空题 1.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________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2.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_______________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和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 4.大气环境监测的________________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___________、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5.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______________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溶液。 6.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m的颗粒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PM10即______________,是指当量直径______________的颗粒物。 7.采集TSP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滤膜,滤膜的_____________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___________中浸泡______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8.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采样器。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___________m/s,单位面积滤膜24 h滤过的气体量要求在________m3范围。 9.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10.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_______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_________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______mg为恒重。 11.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12.与其他环境要素的污染物相比,大气污染物具有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变化大的特点。 13.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时,对污染源比较集中和主导风向明显的情况,应在污染源的_______________布置较多采样点,作为主要监测范围。 14.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分成两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根据所在区域的人口数确定大气降水采样点数,其中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应布置______________个采样点。 16.降水中的化学组分含量一般很低,易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故采样后应_______________,如需保存,一般应____________后置于冰箱保存。 17.大气存在最普遍的气溶胶型一次污染物是____________气溶胶。 18.降水是一种湿沉降,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9.新建锅炉房周围半径200 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周围最高建筑______m。 20. 环境监测部门对排污单位____________排污总量的监督每年不少于1次。 二、判断题 1.测定SO2时,吸收液放置一段时间可消除臭氧的干扰。-----------------( ) 2.测定NOx时,氧化管应完全水平放置。-------------------------------------( ) 3.参比状况是指温度为25℃,大气压为101.325kPa。-----------------------( ) 4.分析天平内的变色硅胶呈粉红色时,仍可进行采样滤膜的恒重分析。( ) 5.大气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缓冲的作用。------------------------------------( ) 6.酸雨中的酸只包括硫酸和一些有机弱酸。------------------------------------( ) 7.静态配气与动态配气比较,前者所需仪器简单且更准确。---------------( ) 8.降水中的铵根离子源自空气中的氨和颗粒物中的铵盐。------------------( ) 9.测定NOx时,SO2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干扰。--------------------------------( ) 10.保存降水样品时,一般先在样品中加入保存剂后敞口置于冰箱保存。 ( ) 11.采集雨水可使用聚乙烯塑料桶或玻璃缸作为采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