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的力学性质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通过本章学习,你对岩体的各向异性有什么具体的认识? 2、比较岩体与岩块性质的差别,加深其为不同概念的理解。 3、单结构面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岩体强度的? 5、某岩石通过三轴试验,求得其剪切强度为:C=10MPa,φ=45°,试计算该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单轴抗拉强度。 6、某裂隙化安山岩,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已知岩体属质量中等一类,RMR 值为44,Q值为1,岩块单轴抗压强度σc=75MPa,薄膜充填节理强度为:φj=15°、Cj=0,假定岩体强度服从Hoek-Brown经验准则, 求:(1)绘出岩块、岩体及节理三者的强度曲线(法向应力范围为0~10MPa); (2)绘出该岩体Cm和φm随法向应力变化的曲线(法向应力范围为0~2.5MPa)。 坚硬岩石的强度曲线 软弱岩石的强度曲线 ? ? ? ? 二、裂隙岩体的压缩强度 岩体的压缩强度分为单轴抗压强度和三轴压缩强度。 在生产实际中,通常是采用原位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 单轴压缩 三轴压缩 单结构面理论 岩体的强度(σ1-σ3)随结构面倾角β的变化而变化。 当β→φj或β→90°时,岩体不可能沿结构面破坏,而只能产生剪断岩体破坏。 只有当β1≤β≤β2时,岩体才能沿结构面破坏。 单结构面理论 单结构面理论 当β=45°+φj/2时,岩体强度取得最低值 σ3=0 单结构面理论 含多组结构面,且假定各组结构面具有相同的性质时,可分步运用单结构面理论确定岩体强度包线及岩体强度。 随结构面组数的增加,岩体的强度趋向于各向同性,并被大大削弱,且多沿复合结构面破坏。 含四组以上结构面岩体的强度可按各向同性考虑。 当σ3接近于σmc时,可视为各向同性体。 三、裂隙岩体强度的经验估算 Hoek-Brown的经验方程 M、S、A、B、T为与岩性及结构面情况有关的常数,根据岩体性质查表确定。 岩体质量和经验常数之间关系表 §6.3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 一、岩体中弹性波的传播规律 二、岩体中弹性波速度的测定 三、岩体的动力变形与强度参数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是岩体在动荷载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岩体中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及岩体动力变形与强度性质。 一、岩体中弹性波的传播规律 弹性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与介质密度ρ及其动力变形参数Ed,μd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岩体中的弹性波速来确定岩体的动力变形参数。 岩体受到振动、冲击或爆破 应力波 塑性波和冲击波 弹性波 面波 体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瑞利波(R波) 勒夫波(Q波) 压缩波 剪切波 影响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因素 不同岩性岩体中弹性波速度不同,岩体愈致密坚硬,波速愈大,反之,则愈小。 沿结构面传播的速度大于垂直结构面传播的速度。 在压应力作用下,波速随应力增加而增加,波幅衰减少;反之,在拉应力作用下,则波速降低,衰减增大。 随岩体中含水量的增加导致弹性波速增加。 岩体处于正温时,波速随温度增高而降低,处于负温时则相反。 二、岩体中弹性波速度的测定 地震法 声波法 选择代表性测线,布置测点和安装声波仪 发生正弦脉冲,向岩体内发射声波 记录纵、横波在岩体中传播的时间 常见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值 常见岩体不同结构面发育情况下的纵波速度值 三、岩体的动力变形与强度参数 1、动力变形参数 动力变形参数有: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 切模量。可通过声波测试确定。 优点:不扰动被测岩体的天然结构和应力状态; 测定方法简便,省时省力; 能在岩体中各个部位广泛进行。 计算公式: 常见岩体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参考值 几种岩体动、静弹性模量比较表 岩体与岩块的动弹性模量都普遍大于静弹性模量 坚硬完整岩体Ed/Eme约为1.2~2.0 风化、裂隙发育的岩体和软弱岩体Ed/Eme约为1.5~10.0左右,大者可超过20.0 原因: ①静力法采用的最大应力大部分在1.0~10.0MPa,少数则更大,变形量常以mm计,而动力法的作用应力约为10-4MPa量级,引起的变形量很微小。因此静力法会测得较大的不可逆变形,而动力法则测不到这种变形。 ②静力法持续的时间较长。 ③静力法扰动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应力状态。 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的关系 用动弹性模量换算静弹性模量 利用岩块与岩体的纵波速度计算岩体完整性系数Kv 2、动力强度参数 静态加载、准静态加载:应变率10-4s-1 动态加载:应变率10-4s-1 动态加载下岩石的强度比静态加载时的强度高。 冲击荷载下岩石的动抗压强度约为静抗压强度的1.2~2.0倍。 原因:这实际上是一个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