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始社会、战国时期建筑.ppt

发布:2017-07-08约3.37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体高133厘米,重达832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商 高:58.6厘米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出土地点:湖南省宁乡市 四羊方尊 商 商代晚期 高17.9厘米 ,重1.9千克。敞口,长流,流口处有伞形柱,长尾,卵形腹。 旅爵 商 河南安阳小屯村 殷墟宫殿遗址平面 商 二 奴隶社会——夏商周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意见, 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 一、建筑发展状况 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夯土技术成熟 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形 2,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商代在夏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青铜器、甲骨文相继出现 建筑成就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殿、陵墓 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开始出现等级制度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中国已知的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陕西歧山凤雏村建筑遗址平面 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1,二进院落组成,坐北朝南 2,中轴线: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3,建筑基址:排水陶管、卵石暗沟 4,瓦的发明与使用 西周时期 西周孝王鼎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 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 。 潘达于捐赠 大克鼎为西周中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册命以及土地等赏赐,为研究西周制度的重 要史料。 春秋晚期 高45厘米 口径73厘米 重 54千克 此器为盛水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处各有小虎攀缘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 吴王夫差鉴 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 器高18厘米 口径45厘米 盘壁两侧为高耸的立耳,其外侧饰有云纹。 盘的前后各攀一曲角形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 盘中心为一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性 水鸟。盘内底还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 盘内的水生动物皆可360度的原地转动,三代青铜器收藏中仅见。 春秋晚期 高33.7厘米 长58.7厘米 重10.76千克 牺尊用以温酒。整体造型是一敦实水牛,器身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小锅 用来盛酒;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灌注热水。 牺尊 三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齐 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都城郢 yǐng (今湖北荆州) 燕 都城蓟(今北京西南) 韩 都城郑(今河南新郑) 赵 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三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三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一,建筑状况 1,城市建设高潮(各诸侯国都城) 2,高台建筑:七国竞筑长城(因险为塞) 3,大型工程:西门豹引漳水灌溉邺 李冰父子 都江堰 4,木构技术:榫卯结构, 瓦当 二,建筑特征:防御性强 三,建筑理论:《考工记》 第一部反映建筑、城 市建设的书。 四,人物:公输般(鲁班,祖师爷) “瓦当”——瓦的端头,一般为陶制品,具有装饰、排水的作用。 三,中国奴隶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 1,中国建筑结构体系:中国奴隶社会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成为世界三种主要建筑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的方法。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已见端倪。 3,建筑材料和技术:中国奴隶社会木工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4,礼制的萌芽、形成,对中国以后三千年的建筑,从城市、宫殿到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建筑装饰在涂饰、彩绘、雕刻、壁画等方面都有所进步。 * 第一章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住所山洞的特点: 1,地点近水 2,洞口标高较高 3,洞口干燥 4,洞口背寒风 一 原始社会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