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初三化学各区一模汇总实验探究精选.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36.(6分)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I.全部是氧化钙 Ⅱ. 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反思拓展】
工业制生石灰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
36. 小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 1 \* GB3 ① MgHCO3能溶于水;Mg(OH)2、MgCO3难溶于水。
= 2 \* GB3 ② 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 3 \* GB3 ③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作出猜想】
小明认为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存在3种可能,分别为 。
【进行实验】
(1)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 1 \* GB3 ①点燃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 2 \* GB3 ②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无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反应后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MgCO3 (3)定量测定白色不溶物的组成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 1 \* GB3 ① 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 2 \* GB3 ② 若白色不溶物为22.6g,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则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及质量比为 。
36.(5分)结合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的描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某化学小组进行实验,研究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知识储备]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 。
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1)实验一:
步骤一:室温下,取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小心地由瓶壁向瓶中各加入半瓶蒸馏水,瓶1用玻璃片盖好,瓶2盖上胶塞迅速振荡后,取下胶塞盖好玻璃片,两瓶静置相同的时间。
步骤二:用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观察到瓶1中的木条熄灭比瓶2中的快。
[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的多少与 (填字母序号)有关。
A.水量的多少 B.水的温度 C.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D.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
(2)实验二:室温下,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内长时间通入二氧化碳;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图1 图2
用pH计测得室温下三种液体的pH,记入下表。
液体所用蒸馏水试管内烧杯内pHa1a2a3=6.94[实验结论]
由a3数据可知,用图2所示装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