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背景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情况汇报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朱泽闻 010 zewenzhu@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一、发展背景 2007年起,党的十七大以后,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明确,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稻田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稻田综合种养的稳粮增效功能再次得到了各地重视。 在总结以往稻田养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稻-鳅等新模式,涌现出一大批以水稻为中心、特种水产经济品种为带动,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千亩甚至万亩连片的稻田综合种养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了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和农民积极响应。 目前,稻田综合种养正逐步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 国家鼓励稻田产业化、规模经营, 推进了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的创新和发展 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与传统稻田养殖的比较 项目 传统稻田养殖 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 (2007年起) 发展政策 稻田流转难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稻田流转政策明确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发展目标 增产、增收 以稳粮为主(水稻亩产500公斤以上) 兼顾促渔、增收、提质、生态 发展主体 小型农户为主 种养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 稳粮要求 无 水稻种植穴数不减;鱼沟面积限制定10%以下;稻田工程不得破坏耕作层 水产养殖对象 低值常规鱼类为主 高值特种水产品(鳖、虾、蟹、鳅) 生产规模 较小 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 经营体方式 农户自营为主 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 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突出强调了“水稻稳产”的中心目标;突出强调了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向 农业部:将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列入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2010年起,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养鱼稳粮工程”,并列入“十二五”浙江省农业重点工程; 湖北省:2008年建立稻田综合种养专项扶持经费,并制定了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宁夏区:2010年起,将宁夏自治区稻蟹生态种养作为自治区主席一号工程,在全区推广; 四川省:将稻田综合种养发展与新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改造项目实施相结合,在全省全面推进。 引起了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共分为六大主要稻作区 目前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约500万亩,仅占总面积的1% 共有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发展现状 五大主导模式,九大关键配套技术 稻蟹共作(辽宁、吉林、宁夏等) 稻鳖共作+轮作(浙江、湖北、福建等) 稻虾连作+共作(湖北、浙江、安徽等) 稻鳅共作(黑龙江、湖南、浙江等) 稻鱼共作(四川、福建、江西等) 5类24个典型模式 全国发展面积约700万亩 收获商品蟹(最大175g) 万亩连片发展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稻-蟹共作 1.稻-蟹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河蟹生长 稻田改造 “大垄双行”种植方式 防逃设施 辽宁省盘锦“大垄双行”稻-蟹共作 扣蟹暂养池 防逃设施 “分箱式”种植模式 吉林省 “分箱式” 稻-河蟹共作 1.稻-蟹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湖北省稻-小龙虾综合种养 越冬稻田 稻田改造 防逃设施 养虾稻田 田间水沟 防逃设施 安徽省稻-小龙虾综合种养 2.稻-虾连作+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浙江省丽水稻-鱼综合种养 3.稻-鱼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四川省蓬溪县稻-红田鱼综合种养 3.稻-鱼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福建省邵武市稻-鱼综合种养 黑龙江省绥滨县连升乡稻田-鲤鱼综合种养 夏花暂养 十字形鱼沟 方形鱼沟 稻田改造 养鱼稻田 鱼苗放养 3.稻-鱼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浙江省德清县稻-鳖综合种养 湖北省京山稻-鳖综合种养 4.稻-鳖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稻-泥鳅综合种养 稻田改造 鳅苗放养 捕获 5.稻-鳅共作模式 主导模式 配套水稻栽培新技术 配套水产品养殖关键技术 配套种养茬口衔接关键技术 配套施肥关键技术 配套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技术 配套水质调控关键技术 配套田间工程关键技术 配套捕捞加工关键技术 配套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9大配套关键技术 配套关键技术 配套水稻栽培技术 配套关键技术 大垄双行,沟边密植 (如稻—蟹共作) 技术要点: 1.水稻种植穴数不减,1.2万株以上; 2.田间工程不得破坏水稻耕作层 配套水稻栽培技术 配套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