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建筑欣赏.ppt

发布:2017-09-26约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建築欣賞 雅典衛城 歐洲性感符號-帕提農神廟與雅典衛城 地理位置與簡介 衛城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面有一通道盤旋而上。建築物分佈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臺上。衛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護神雅典那.帕提農的銅像,主要建築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農神廟,建築群佈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完整的豐富的建築藝術形象。帕提農神廟位於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他建築則處於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敞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成功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傑出。 雅典衛城 衛城的建築與地形結合緊密,極具匠心。如果把衛城看作一個整體,那山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築群的結構以至多個局部的安排都與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協調,構成完整的統一體。它被認為是希臘民族精神和審美理想的完美體現。衛城的古跡中,著名的有山門、帕提農神廟、厄瑞克提翁神廟和雅典娜勝利女神廟。 帕提農神廟 供奉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廟,又稱萬神殿,建於西元前5世紀中葉,公認是多利亞柱式(三種希臘古典建築柱式中最簡單的一種)發展的頂峰。 神廟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部呈長方形,廟內設前殿、正殿、後殿。廟底部有三層基座,從基座的最上一層計算,神廟長69.54米,寬30.89米。 基座上由46根圓柱組成的柱廊圍繞著帶牆的長方形內殿,柱廊的東西面各有8根柱,南北面各有17根。圓柱的基座直徑1.9米,高10.44米,每根圓柱都由10~12塊上面刻有20道豎直淺槽的大理石相疊而成,它有方形柱頂石、倒圓錐形柱頭、額枋,簷口等處有鍍金青銅盾牌和各種紋飾,還有珍禽異花裝飾雕塑。由92塊白色大理石飾板組成的中楣飾帶上,有描述希臘神話內容的連環浮雕。 帕提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築與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臘國寶之稱,也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厄瑞克提翁神廟 位於帕提儂神廟的對面。因其形體複雜和精緻完美而著名。它的東立面由6根愛奧尼亞柱構成入口柱廊,西部地基低,西立面在4. 8米高的牆上設置柱廊。西部的入口柱廊虛實相映。南立面的西端,突出一個小型柱廊,用女性雕像作為承重柱,她們束胸長裙,輕盈飄逸,亭亭玉立,是這座神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古典建築中也是罕見的。 雕像正面朝南,在白色大理石牆面的襯托下,格外清晰悅目。神廟中的雅典娜女神雕像是所有雅典娜雕像的藍本。 雅典娜勝利神廟 建於西元前449-前421年,採用愛奧尼亞柱式,台基長8.15米,寬5.38米,前後柱廊雕飾精美,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亞人與愛奧尼亞人共同創造的建築藝術結晶。 帕尼農神廟的外觀 帕提農神殿的外觀,有著科學性的和諧與精確,從三點來看: ( 1 )當一條橫線很長時,會有中間凹陷的視覺錯覺,在橫梯中央處做了視覺修正的調整 ( 2 )同樣的,當一條直線很長時,會有往外傾倒的錯覺,兩側的外柱刻意做了較往內傾的調整 ( 3 )柱子的凹槽,是為了閉當地刺眼的陽光 希臘的建築風格 當希臘本土在西元前十一世紀遭受到北方的多利安人侵略時的黑暗時期,有些人就逃難到愛琴海對岸土耳其的愛奧尼亞地區,因此連帶了影響神話時期希臘藝術的發展,在繪畫上形成具有希臘本土特質的幾何形風格﹝Geometric Style﹞與具有愛奧尼亞特質的東方風格﹝Orientalizing Style﹞。到了古樸時期這兩種風格就不斷融合而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想的希臘藝術。 古希臘藝術除了受地理環境差異的影響外,希臘人又具有創造精神的天性,個性活潑開放,喜歡追求自由自在,崇尚運動,而且富於民主思想,因此在藝術表現上呈現出充滿健康、自然、樂觀、優雅的特質,而有別於近東藝術那種超自然的、宗教的神祕感。 希臘人崇拜神祇,認為神的性格和凡人一樣,因此將諸神人格化,他們創造了邱比特、維納斯、阿波羅等許多著名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經常被當成藝術創作的題材,並對後來西方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希臘人具有唯美、唯善的觀點,處處追求完美,包括對於人體的看法以及生活的方式;因而創作出許多生動的藝術作品。從建築、雕刻及繪畫各方面來看,這些作品隨著時日之進展,由厚重、粗略、生硬而日趨輕巧、精細與生動。 古希臘建築 主要的建築都屬於神殿。 神殿的基本結構包括了柱頂楣構﹝Entablature﹞、圓柱﹝Column﹞、柱基平台﹝Stylobate﹞三大部分;柱頂楣構又分為橫飾帶﹝Frieze﹞與楣樑﹝Architrave﹞兩部分;橫飾帶則有飛簷﹝Cornice﹞三槽線飾帶﹝Triglyph﹞與排欓間飾﹝Metope﹞兩種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裝飾。 柱頂楣構以上的山形墻﹝pediment﹞是古希臘建築特色之一,其作用係將屋頂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