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四讲 电压和电阻.doc

发布:2015-08-08约9.17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讲 电压 电阻 考情概览 考试要求 考情分析 1.了解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3.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知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电阻的特点,能进行相关计算. 5.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结构;会按要求正确地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改变电流的大小;了解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1.本讲的高频考点是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与连接方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2.本讲的知识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中,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分值一般为3~6分. 3.在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中,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仍将是命题的热点. 考点梳理 考点1 电压及其测量 1.电压 (1)定义:电压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① 电流 的原因,②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用字母U表示。 (2)单位 :国际单位:③ 伏特 ,符号:V。 常用的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1 kV=④ 103 V,1 V=⑤ 103 mV, 1mV=⑥ 103 μV?。 (3)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⑦ 1.5V ;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220V 。 2.电压的测量: (1)工具: 电压表 ,符号: 。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 Ⅰ.连接:电压表要⑩ 并联 在被测电路的两端。?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 反偏 。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得是 电源 电压.  Ⅱ.?量程的选择:被测电压不要 超过 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如果预先不能估计所测电压大小,先选大量程,用 试触法 来确定量程。 Ⅲ. 读数:明确电压表所选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针总共偏转了多少小格。 考点解读: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较 项目 电流表 电压表 不 同 点 符 号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直接连 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0~0.6A和0~3A 0~3V和0~15V 分度值 0.02A 0.1A 0.1V 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或导线 很大相当于断路 相 同 点 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3.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表达式: 。 考点2 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叫电阻。符号是R表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 2.单位 :国际单位: 欧姆 ,简称为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换算关系:1 kΩ= 103 Ω,1MΩ= 103 kΩ. 3.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材料 、 长度 和 横截面积 ,还与 温度 有关。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有无电流无关。 考点3 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1)电路符号: , 结构示意图:。 (2)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长度 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的字样,50Ω表明 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A允许通过的 最大 电流为1A。 (3)使用方法: Ⅰ.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 串联 。 Ⅱ.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如果同时接入两个“上柱”或“下柱”,移动滑片时都起不到变阻的作用。如果同时接入两个“上柱”( 如图中的A、B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 0 ,相当于接入一段导线;如果同时接入两个“下柱”(如图中的C、D两个接线柱),则相当于接入一段 定值电阻 。 2.电阻箱: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如图所示 (1)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各旋盘指示点(Δ)对应的示数乘面板上标记 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 (2)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比较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实物图 不同点 (1)电阻箱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而滑动变阻器 不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