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提取物技术要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枸杞子提取物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的编写格式是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编辑。
本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GB/T 5009.11;GB 5009.12;GB/T 5009.13;GB/T 5009.15;GB/T 5009.17;GB/T 5009.19等国家标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以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要求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卫生徽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技术要求
3.1 制法 取枸杞子,粉碎成粗粉,加15倍量的80%乙醇为提取溶剂,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再以水为提取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加8倍量,滤过,合并三次滤液,滤液于50℃减压浓缩至稠膏状,50℃以下真空干燥,即得。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色泽 棕黄色至棕黑色、色泽均匀。 滋味及气味 具有本品应有的气味、味甜。 性状 干燥均匀的粉末。 杂质 无肉眼可见杂质。 3.3 功效成分: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功效成分
项目 指标 枸杞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 ≥ 3.6 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 ≥ 3.0 3.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薄层鉴别 应符合规定 干燥失重/% ≤ 5.0 炽灼残渣/% ≤ 5.0 铅(以Pb计)/( mg/kg) ≤ 2.0 镉(以Cd计)/( mg/kg) ≤ 0.3 砷(以As计)/( mg/kg) ≤ 2.0 汞(以Hg计)/( mg/kg) ≤ 0.2 铜(以Cu计)/( mg/kg) ≤ 20 六六六/( mg/kg) ≤ 0.02 滴滴涕/( mg/kg) ≤ 0.02 五氯硝基苯/( mg/kg) ≤ 0.1
3.5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菌落总数/(cfu/g) ≤ 1000 大肠菌群/(MPN/100g) ≤ 40 霉菌/(cfu/g) ≤ 25 酵母菌/(cfu/g) ≤ 25 沙门氏菌 ≤ 不得检出 志贺氏菌 ≤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不得检出 溶血性链球菌 ≤ 不得检出
4 检验方法
4.1 感官检验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板上,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其色泽、性状、杂质,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品尝其滋味。
4.2 功效成分检验
4.2.1 枸杞多糖 按规范性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
4.2.2 总黄酮 按规范性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
4.2.3 甜菜碱 按规范性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定。
4.3 理化检验
4.3.1 薄层鉴别
4.3.1.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5ml,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15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对照药材0.5g,加水35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8: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