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接口技术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绪 论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为满足计算机应用领域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做到: 1.较深入地了解微机接口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微机的各种接口方式; 3.掌握分析和设计典型接口(包括软硬件)的方法。 1.1 概 述 微处理器及其发展 1.第一代:4位机发展和8位机萌芽阶段 2.第二代:8位机发展阶段 3.第三代:16位机发展阶段 4.第四代:32位机发展阶段 5.第五代:64位机产生及发展阶段 微型计算机发展趋势(1) 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中央处理器 (1)更小的布线宽度和更多的晶体管 (2)64位CPU成为主流 (3)更高的总线速度 2.系统存储器 (1)CPU集成更大的高速二级缓存 (2)内存容量更大,速度更快 (3)硬盘也容量更大,速度更快 (4)DVD-RAM普及 微型计算机发展趋势(2) 3.多媒体系统 (1)显卡的性能更高 (2)图形技术进一步发展 (3)大尺寸显示器成为主流 (4)数字式音箱占领市场 4.网络 5.整机 二、计算机的总体发展趋势 1.新一代计算机 2.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 3.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 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完整的微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微型计算机软件、硬件之间的关系 微型计算机软件、硬件之间的关系是: 1.硬件是软件的物质基础 硬件是组成一个计算机的物质基础,任何软件都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的,离开硬件,软件不可能工作。 2.软件是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 软件是在硬件基础之上对硬件性能的扩充和完善。如果说硬件提供了使用工具,那么软件为人们提供了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人们不必了解机器本身就可以使用电子计算机,这就有利于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 3.软件和硬件的融合与转化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很多功能无法明确地说,哪些必须由软件来完成,哪些必须由硬件来完成。事实上,软件和硬件的界面是浮动的,某些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实现,两者之间不存在一条固定不变的界限。某种系统功能如用硬件实现,一般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如果用软件实现则价格低,且较灵活,但速度可能会降低。总之,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融合性和转化性,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由微处理器、存贮器和I/O接口芯片,通过三总线连接而成。微型计算机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线结构。所谓总线(BUS),是微型计算机中传送信息的一组通信线,它联系着多个信号源和多个接收部件,信号可以从多个信号源中的任一个传递到接收部件中的任一个。也就是说,构成微计算机的CPU、存储器、I/O接口都以平等的身份挂在总线上,它们按时间轮流使用总线,称为分时复用。所以,总线就象人体的神经一样牵动着全身,沟通着微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微计算机的总线有三种:地址总线(Address Bus)、数据总线(Data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分别记作AB、DB和CB。 1.2 什么是接口 广义上讲,接口是指两个系统或两个部件间的交接部分,可以是两种硬设备之间的连接电路,也可以是两个软件之间公用的逻辑边界。 在微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联系,需要有特定的硬件连接和相应的软件控制。完成这一任务的软、硬件综合称为接口。对这硬、软件的设计,称为接口技术。 接口和端口是不同的。所谓端口是指接口电路中那些完成信息传送,可由程序寻址进行读写的寄存器,一个接口中往往含有几个端口,CPU可通过输入指令从端口读出信息,通过输出指令向端口写入信息,CPU寻址的是端口,而不是笼统的外设接口。 主机与外部设备不能直接相连而必须通过接口: 1.外部设备的种类繁多。如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磁盘、开关等等。其结构有机械式、电动式、电子式、光电式等等。 2.外部设备的工作速度变化范围大,有每分钟只能提供一个数据的慢速传感器,有每秒传输100个信息的电传打字机和秒级输入字符的中速键盘,有每秒传送率高达0.25兆位至6兆位的高速软盘机,这些数据的产生与消失是不依赖于计算机的,各按自己的速率提供数据。难以和主机的工作速度相配合。 3.外部设备信号类型与电平种类不同。既有数字电压信号,也有连续的电流信号或其他模拟信号,而且信号电平的高低大小很不规一,范围广,离散性大。 4.外部设备信息格式复杂。有需要并行数据的打印机,有需要串行数据的软盘机。象常见的电传打字机、盒式磁带机与软盘机等设备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