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田水利学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ppt

发布:2017-05-24约1.53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三章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一节 灌区总体规划 一.规划原则(简) 旱、涝、渍、洪、盐综合防治,山、水、路、林、田统一规划。 (1)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2)工程综合利用; (3)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4)生态与可持续利用。 二、灌区总体布局 1.灌区防洪规划 2.灌排沟渠布置; 旱、涝、渍、盐的防治; 南方地区必须考虑排水。 3.灌排方式 4.道路、林网规划 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可用水量 土地利用规划与用水量 2.环境与生态评价 3.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 四.灌溉设计标准(重点) 1.灌溉设计保证率(大型灌区用) 工程运行过程中,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 多用灌溉用水量全部得到满足的年份占总年数的百分数。 P=m/(n+1) P=95%、85%、75%、50%分别为特别干旱年、中等偏旱年、中等干旱年、平水年。 与水源、作物、地形有关。 可根据灌溉用水量、降雨量选择典型年,是工程规模确定的关键参数之一。 2、抗旱天数(小型灌区用) 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能够满足灌溉(或其他用水)的天数; 工程的抗旱能力,多用于小型灌区。 应考虑人畜用水。 50-70d,连续不雨。 第二节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一、灌溉水源的基本要求 1.水质要求 (1)泥沙含量;(2)含盐量 (3)其他有害物质;(4)水文要求 2.水量和水位要求 不满足时的技术措施,见后。 二、灌溉取水方式(重要) 灌溉水资源来源:河道、水库、地下水 1.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 (1)无坝取水 流量和水位均满足灌溉要求; 在凹岸取水; 主要工程为拦沙坎、导流堤、进水闸、冲刷闸。 2、有坝取水 河道流量充足而水位偏低。 拦水建筑物具有雍水和泄水作用。距离灌区较近。 由拦河坝、冲沙闸、引水闸组成。 侧向进水或者正向进水; 进水闸底坎高于河床和冲沙闸底坎。 3.抽水取水 流量满足而水位不满足,且修建自流引水建筑物困难或者不经济时。 如黄河提水,东雷抽黄、景泰站抽黄。 就近提水,干渠短,但提水费用高。 4、水库取水 河道流量和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需要修建水库对径流过程进行调节,并抬高水位。 优点: 充分利用径流;发挥综合作用 缺点: 修建大坝,投资大,淹没损失高。 2、地下水取用 潜水或层间水 优点: 就近取水,输送距离近; 结合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高,地面沉降。 管井、大口井或者潜水截留 第三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进行输配水,并由田间工程进入农田的系统 要和排水系统配合 作用:取水、输配水和灌水 一、灌溉渠道系统组成 1.输配水渠道 干渠、支渠、斗渠、农渠。 干支渠输水,斗农渠配水。 2.渠系建筑物 (1)控制建筑物 1)取水闸、分(进)水闸,位于渠首 作用:引水、分水 2)节制闸,位于渠上 作用:抬高水位;保护下游建筑物;拦断水流(轮灌) 3)退水闸:渠道末端,或配合节制闸使用。 (2)交叉建筑物 1)桥梁与涵洞:与道路相交,渠水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大时用桥;流量较小时,用涵洞。 涵洞的安全性与施工难度 2)倒虹吸与渡槽:穿越道路、沟河时,水位高于路面、洪水位,用倒虹吸或渡槽。能用涵吗?渠下涵、抬高路面。 3)隧洞:遇到 山岗,难以开挖、绕行不便时。 (3)衔接建筑物与量水建筑物 当坡度较大时,为防止冲刷,需要设置陡坡、跌水衔接上下游水位。 落差较大,用陡坡,混凝土或者浆砌石防护; 落差较小时,采用跌水。 量水建筑物 三角堰、巴歇尔量水堰、矩形堰、梯形堰。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