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2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义勇军进行曲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第2课司令员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第课—1956年)。
2、主要内容:
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 、成就: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三大工程; 1956年,试制成功三大改造 1、农业、手工业、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明对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总路线(指导思想)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积极意义
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求富求强的强烈渴望。
4、消极意义
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但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指标、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跃进”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而后扩展到工业领域,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二、人民公社
1、运动掀起的原因:
伴随着经济战线上“大跃进”而来的,是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根据“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原则,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
2、运动的实质
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地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大刮“共产风”。
3、运动的后果
大办人民公社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的觉悟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坏了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和生产力下降。
国民经济的调整
从1959年起,特别严重是1960年夏以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显露出来,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1961年正式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不久,由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进程被中断。
第5课”王进喜
1960年春,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势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终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制造原子弹。在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代核科学家的集体努力下,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意义:两弹的成功爆炸,表明了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的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邓稼先的评价: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第6课“文化大革命”风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升级,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结束
1、文革造成的深重灾难:
①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②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社会动荡不安。③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部群众心情压抑。
2、林彪叛逃事件
林彪因迫不及待地图谋提前“接班”,甚至还秘密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林彪乘飞机仓皇外逃,于1971年9月工资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3、周恩来、邓小平全面调整
①目的:恢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正常局面。
②成果:经过整顿,国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