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空气动力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风电叶片空气动力学
风电叶片的形状设计均出自于对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效能的考虑。基本上,设计必须满
足空气动力学要求,但经济性要求意味着叶片形状同样要保证成本架构的合理性。特别
需要提到的是,越接近根部,叶片弯曲程度越大,结构应力也达到最大,叶片实际厚度
比理想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更厚。
叶片设计往往开始于一个“理想的猜测”,这个“猜测”将空气动力学与结构效率有机
地结合起来;同时,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对能否把叶片做“薄”(理想的空气动力学
设计)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对比碳纤维预浸料和灌注的玻璃纤维,前者强度高刚性
好,优势十分明显。当在既定的动力学形状上施加更高载荷时,许多设计问题将会显
现出来,此时,设计者需要重新计算空气动力学性能,这些问题则可以帮助设计者优化
翼形。
风能
很显然,对风的了解是风电叶片设计的基础。风所蕴含的能源与风速成立方关系,即
双倍的风速会使风能增加八倍,这就是风场谨慎选址的原因:风速低于5米/秒 (10英
里/小时)的风场无法获得足够的有用的能量;相反地,将风机安装在大风较多的地方,
虽然风速很高时风机可以捕获较多风能,但其余时间效率很低,这也是对风机设备的浪
费。因此,理想的风场应该选在常年有风的地区,而且在这里风机既可以利用大部分低
速风发电,又可以经受最强风的考验。
由于地表特征、热蒸汽和天气变化,地表气流变幻莫测,因此,风不仅是每天在变化,
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且,越是远离地表,风力越强。所有这些都将引起加载在叶
片上的载荷发生波动,叶片设计及结构都需要经受无法预测的考验,这远比理想状态复
杂得多。
风机除了捕获风能外,对附近的气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气流经过叶片进入背风带后运
动速率减小。因为叶尖形成的圆盘扫风区,风速甚至在靠近叶片时已经开始下降,也减
少了可利用的风能。部分风吹向圆盘扫风区时,围绕着缓慢移动的气流发生转向,最终
完全无法被风机获取。因此,不同的扫风圆盘直径均有最佳捕风量:捕风量过大会导致
风速减少过多,相应地,可利用的风能也会减少。理想的状态是经过风机后,风速下降
背风区风速的三分之二,这样才有可能捕获最大可达59%(理论值)的风能, 即所谓的
Betz极限。实际应用中,目前的设计仅能达到 40-50% 。
叶片数量
对每个风机而言,捕获风能的能力固定且有限,这意味着:首先,叶片数量越多,每支
叶片捕获的风能越少;此外,叶片也必须足够窄,以保证其空气动力学效率。这里需要
介绍一个概念,就是“实度”,即叶片的面积占总扫风面积的比例。在给定的叶尖速度
下,叶片存在理论最佳实度,叶片数量越多,叶片宽度就必须越窄。实际风机中,实度
的值非常低,因此,即使只有三支叶片,每支也必须非常窄;同时,这也导致叶片被设
计得非常薄,当然薄叶片也是为了减小叶片运行中的空气阻力。进一步需要考虑的是,
薄叶片所带来的制造技术的挑战和制造成本的压力。鉴于以上原因,大型风电设备中叶
片数量都不会多于三。
WE Handbook- 2- Aerodynamics and Loads
另一个影响叶片数量的因素是审美学,三支叶片的风机比两支叶片或一支叶片在视觉上
更容易被接受。
叶片如何捕获风能
如飞机机翼一样,风电叶片因其翼型设计产生的升力而持续运转。空气在翼型的曲面
产生的压力较小,在另一面产生较大压力,两个力合成后即为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
升力。
升力 合力
几何
攻角 阻力
风向
升力和阻力向量
叶片轴向与风向夹角越大,其受到的升力也越大,这个夹角被称为几何攻角。当几何攻
角增达到一定程度,叶片会停止转动,升力也会降低,故存在产生最大升力的最佳几何
攻角。
叶片在高、中、低几何攻角下的升力和阻力
在受到升力作用的同时,叶片还受到阻碍其运动的阻力。阻力平行于风向,也随着几何
攻角的增加而增大。如果翼型设计较好,升力降远大于阻力,但是几何攻角过大,特别
是叶片停转时,阻力会急剧增大。因此,在几何攻角略小于获得最大升力的攻角时,叶
片达到最大的升力/阻力比。最佳工作点即介于两个角度之间。
从图示可以看出,阻力是处于背风方向而且与叶片轴向平行,它仅产生“推力”,既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