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铎教授辨治哮证经验_魏文浩.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中医 2003 年 11 月第 25 卷第 11 期 Hebei J TCM , November 2003, Vol 25, No .11 · 811 ·
名老中医经验
姜良铎教授辨治哮证经验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院 清苑 071100)
【关键词】 哮证 ;姜良铎 ;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56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3)11-811-03
姜良铎教授业医 30 余载 , 学验俱丰 。 临床擅 生薏苡仁30 g , 地龙12 g , 石韦10 g 。若 寒痰凝滞 ,
治疑难杂症 , 尤其治疗呼吸热病独具匠心 , 其对哮 胶黏难咯 , 哮喘剧烈 , 诸般施治不效者 , 可用劫痰
证辨治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笔者有幸聆听姜师教 药以攻之 , 选用哮喘丸 。 哮喘丸由生白砒 1 份 、枯
诲 , 目睹其临床用药之灵验 , 疗效之显著 , 颇受启 矾 2 份 、淡豆豉 10 份组成 , 共为细末糊丸 , 绿豆大
迪 。 现从姜老哮证辨证论治和关键用药等方面介 小 , 每服 5 ~ 7 粒 , 甚者 9 粒 , 冷茶水送服 , 治寒哮
绍经验如下 。 奇效 。 但要严格掌握药量 , 少则无效 , 多则中毒 ,
1 辨证论治 只能中病即止 , 不能久服 , 以防蓄积中毒 。肝肾疾
哮证 , 古代称之为“喘鸣” 、“ 呷嗽” 、“ 鼻句 喘” 。 病 、出血 、孕妇忌用 。 若痰量多者加炒白芥子6 g 、
近似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 。 姜老认为其病发作 法半夏10 g 。
期病位在肺 , 缓解期病位在脾 、肾二脏 。 发作期多 1 .2 热邪壅肺气道阻 , 清热化痰定喘汤 素体阴
为邪气盛实 , 病势较重的阶段 , 痰鸣气喘 , 张口抬 虚 , 感受温热之邪 , 或因肥甘积滞 , 热自内生 。 热
肩 , 摇身撷肚 , 胸闷窒塞 , 面色青黯 , 不能平卧 ;缓 灼肺津则痰生 , 痰因热动 , 痰得火而沸腾 , 火得痰
解期为正虚 邪恋 , 病情相对静止的 阶段 , 痰鸣气 而煸炽 。痰热交阻 , 气流不畅 , 而发哮喘 。 证见 :
喘 、张口抬肩缓解 , 常有不同程度的虚象出现 , 甚 咳逆喘促 , 喉间哮鸣 , 胸满气粗 , 声高息涌 , 痰黄稠
至气短不能 接续 , 动 则喘鸣有声 。 惟有宿根 、伏 黏 , 烦渴面赤 , 舌质红 , 苔黄或腻 , 脉滑数 。治宜清
痰 , 虚中又夹有实邪为其特点 , 这是临证必须注意 热涤 痰 , 降 逆 平 喘 。 方 用 定 喘 汤 加 减 :炙 麻 黄
的 。哮证发作时以邪气实为主 , 治疗当以祛邪为 10 g , 黄 芩15 g , 桑 白皮20 g , 杏仁 12 g , 炙款 冬花
急务 。新病 、实证宜分别寒 、热 , 用豁痰利气 , 宣肺 10 g , 炒苏子10 g , 白果10 g , 生石膏(先下)30 g , 鱼
平喘法 ;久病兼虚 , 仍当祛邪治其标 , 适当兼顾其 腥草30 g , 葶苈子10 g , 生甘草10 g , 瓜蒌30 g 。若痰
本 。哮证未发以正气虚为主 , 治之当以扶正气为 多者加海浮石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