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4年高考数学集合和函数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串讲八(教师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2
题型一
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由正弦定理得边化角可得.所以可得.因为.所以得.又由于.所以.故选C.
考点:1.正弦定理.2.三角函数的方程的求解.
2.已知△ABC的周长为9,且,则cosC的值为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
令则,由余弦定理得: ,故选A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3.若,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则.
考点:二倍角余弦公式
6.如图所示,在平面四边形中,,,,则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四边形内角和为知,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又四点共圆,.
考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7.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 ,
的面积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为的内角,且,,由正弦定理得,,
.
考点:两角和的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
8.已知函数f(x)=.
(1)当时,求的值域;
(2)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求的值.
【答案】(1);(2)1.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和降幂公式,将的解析式化简为的形式,再根据得的范围,再结合的图象,求的范围,进而确定的值域;(2)首先观察已知,很容易发现三个角的关系,,然后利用和角的正弦公式展开,化简变形,得到,由正弦定理得又这样三边关系确定,利用余弦定理求,进而求的值.
试题解析:(1)
,,,.
(2)由条件得,
,化简得,由余弦定理得
,.
考点:1、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和降幂公式;2、正弦定理;3、余弦定理.
题型二
9.在△,已知
(1)求角值;
(2)求的最大值.
【答案】⑴;⑵ .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题意观察所给代数式特点可见此式中全为角的正弦,结合正弦定理可化角为边转化为,可将此式变形为,根据特征可联想到余弦定理,从而可求出的值,即可得出;⑵由⑴中所求的值,在中可得的值,这样可得的???系,则,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可化简得的形式,再根据公式化简,最后结合函数的图象,结合的范围,可求出的范围,即可得到的最大值.
试题解析:⑴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 2分
所以,所以, 4分
因为,所以. 6分
⑵ 由,得,所以
, 10分
因为,所以, 12分
当,即时,的最大值为. 14分
考点:1.正弦定理;2.余弦定理;3.三角函数的图象
10.已知 的内角A、B、C所对的边为, , ,且与所成角为.
(Ⅰ)求角B的大小;
(Ⅱ)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Ⅱ)的范围为.
【解析】
试题分析:(Ⅰ)由两向量的夹角公式得 ,将此式变形可得:.这是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根据角B的范围便可得角B的值.
(Ⅱ)由(1)知,,A+C=这样换掉一个角,可将用一个只含一个角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根据该角的范围便可得这个式子的范围.
试题解析:(Ⅰ) 与向量所成角为,
,
又, 6分
(Ⅱ)由(1)知,,A+C=
===
,
所以的范围为. 12分
考点:1、三角恒等变换;2、向量的运算.
11.已知向量,向量,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已知分别为内角的对边,为锐角,,且恰是在上的最大值,求和的值.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综合考查,考查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中的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余弦定理、周期、最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先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将向量的坐标代入,得到的解析式,再利用倍角公式、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表达式,最后利用周期公式计算即可;第二问,先数形结合求函数的最大值,得到角,再利用余弦定理得到边.
试题解析:(1),
,
……6分
(2) 由(1)知:,时,
当时取得最大值,此时.
由得由余弦定理,得∴,
即 则 12分
考点:1.向量的数量积;2.倍角公式;3.两角差的正弦公式;4.三角函数的周期、最值;5.余弦定理.
题型三
12.已知函数,且当时,的最小值为2.
(1)求的值,并求的单调增区间;
(2)将函数的图象上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