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球视野、心灵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感想.pdf

发布:2017-09-29约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淡江時報 「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感想 專題報導 編者按:著名未來學學者克里斯多夫•瓊斯,於55週年校慶至本校參加未來學研 究所主辦的「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對於該研討會舉辦成果十分稱許 ,回國後寫下這篇感想,收錄於未來學研究所出版的未來學研究期刊第10期第3卷裡 ,本報特別刊載中文譯稿全文,以饗讀者。 2005年11月5日到7日,40位論文發表者,120位學生、教職員以及聽講者踴躍地 參加淡江大學所舉辦的「全球視野、心靈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重要的與會外賓 包括了皮科•艾爾(Pico Iyer),他是全球心靈的作者,同時也是位國際知名的學 者;布達佩斯俱樂部的創辦人鄂文.拉胥羅(Ervin Laszlo),以及許多著名的國際 未來學者,如:艾胥司•南迪(Ashis Nandy)、華特•安德森(Walter Anderson)、理察•史勞特(Richard Slaughter)、克萊門•貝若(Clement Bezold)等。淡江大學創辦人張建邦和校長張家宜為這次國際研討會做了開幕式,緊 接著就是國際教育和未來學組織的代表。開幕的主題演講是由蘇哈爾教授(Sohail Inayatullah)先作介紹性的論述,接著由加來道雄(Michio Kaku) 教授談2020年 的科技預測;艾胥司•南迪(Ashis Nandy) 教授對未來的批判分析。遺憾地是,加 來道雄的演說似乎對摩爾定律、無所不在的運算、扁平空投器和量子物理學感到厭倦 。而艾胥司•南迪則提醒我們反烏托邦未來遮蔽了烏托邦的未來;此外,未來的事物 必須持續以存有不同的意見做為發展。 整體而言,此次研討會的議程相當完整。其中最棒的是,發表人都能抓住漸漸浮 現的全球文明部分,或是去挑戰這尚未釐清的議題。會議的主持人同樣地也值得讚許 ,能夠不斷地刺激發表者對以下的問題做回應,「我們的行動該如何發展出更好的全 球意識與目的?」每天的議程活動將大家凝聚在一起,而同一時間所舉行的議程和工 作坊,也提供了一個更為親密和會談的環境。有時,正因為有不同的活動同時舉辦 ,因此在做選擇時可以說是一種挑戰。每天閉幕前的圓桌論壇更是研討會中的一大創 新特點。每個人都有機會問問題,圓桌論壇的發表者也能對主講者、與會者,以及聽 眾們的問題或評論做回應。 研討會一開始,中心主題及思路就漸漸冒出,思索著以下議題的意義,包括了 :全球公民、全球文化、永續發展、全球意識與全球心靈、科技必要與決定論、領導 、組織者角色、教育的永續發展、社區與人類的居留、還有意識理論(包含了神話、 整合哲學的觀點)。對於全球心靈、全球視野的定義有幾個大家同意的說法。舉例來 說,皮科•艾爾的全球心靈中,描述個人體認到全球心靈,是經由共享的全球文化和 經驗而來,如國外旅行和都市生活。會中其他人似乎是將全球心靈看成一種更為超脫 集體性的全球無意識關係。創辦人張建邦在他的開場白思索了下列的問題,了解到「 傳統本身」的快速變遷,以及地球上人類的集體認同。其中,提到英文的全球心靈 ,翻譯成中文就是全球靈魂,這個特別的說辭,對於非說中文的人(至少對我來說是 這樣)而言是一種啟示。 人權同樣也是全球文明論述的核心主題。例如:有些與會者會對「人性」到底演 化到什麼程度感到質疑。有人指出由國家所支持的殺戮,在20世紀已奪走了20800萬 人的生命。在這獨有的會議脈絡下,不論人性的演化是否會導致「超人」(如:生化 人、後人類)的情況,或是「更為人性」的人類版本。舉例來說,許多提倡生物、基 因、科技的人(如:約翰•史馬特)增加、擴大了人性。此外,也有人(如:派翠西 亞•凱莉)致力於永續能源與資源系統的生活,而提倡「全球人類」、全球導向與全 球公民。 從我的觀點來看,最有建設性的討論在於思想與行為的變遷。看看過去20年的國 際未來研討會,顯示出未來世代的關係從過去和現在的物質取向,慢慢地轉變成較無 形、「內在」、和深層社會文化的挑戰。這次研討會反映出對上述內在、深層社會文 化的部分感到興趣,以及感受到神話與典範辯論的影響。未來學一直以來都關注著典 範、世界觀和知識論的觀念,但這次的研討會卻是某種運動的模範,在這裡可以盡情 地暢談未來,就如同在談論過去和現在。此外,這裡也是能對徘徊於前景的新文明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