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2.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序律:以地层的沉积顺序为对比的基础。 地层接触关系法:根据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来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 岩性对比法: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点为对比基础(只使用于一定地区)。 生物层序律(古生物化石法):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其遗体和遗迹可保存在沉积岩层中,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所充填或交代(石化),形成化石。生物界的演化历史也是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物演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标准化石,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依据。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2. 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侵入于沉积岩层之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图a) 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之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剥蚀面上又产生新的沉积,剥蚀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部往往存在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风化剥蚀的痕迹。这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图b) 对于喷出岩,可根据其中夹杂的沉积岩,或上覆下伏的沉积岩层的年代,确定其相对地质年代。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3.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地层单位 地质历史的系统编年(全球通用),它是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系统性编年列表。包括各个地层年代单位、名称、代号和同位素年龄值等。反映了地壳中无机界(岩石、矿物)和有机界(动植物)演化的顺序、过程和阶段。绝大部分时代界线都建立了“金钉子”剖面。(我国目前有9个) 保存有最连续、最完善的沉积岩和生物化石记录的露头点,代表着地球上穿越这一地质时代单元的起点,该露头点称为剖面点。全球各地均依此为标准,称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即“金钉子”剖面。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是世界各地的地层进行系统划分对比的结果。 地质年代表中具有不同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宙、代、纪和世四级。首先根据生物演化的阶段,将地球演化史划分为隐身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然后在显生宙中,根据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划分出3个二级地质年代单位(代),即从老到新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一个代中,再根据生物界面貌及其演化特色划分出若干三级地质年代单位(纪),纪是最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与其对称的地层单位分别为宇、界、系和统,代表各级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 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地层系统和层序,所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四个不同级别,属于地方性地层单位。同一时期地层的岩石组合在不同地方可以不同,故岩石地层名称往往也是不同的。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4. 第四纪地质特征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是距今最近的地质年代(约260万年),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了两大变化即人类出现和冰川作用。 第四纪构造运动强烈,为了与第四纪以前的构造运动区别开来,把第四纪以来的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地球上巨大块体的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都是构造运动的表现。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对工程区域稳定性的评价是一个基本要素。 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成岩作用不充分,因而第四纪沉积物通常是松散的、软弱的、多孔的。工程上的土多形成在第四纪。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第二节 岩 石 (5)结核 沉积岩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与围岩在颜色、成分和结构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常见铁质、硅质、钙质、锰结核等。常为圆球形、椭圆形、透镜状及不规则形态。 石灰岩中的燧石结核主要是SiO2在沉积物沉积的同时以胶体凝聚方式形成 第二节 岩 石 (6)雨痕 由于雨滴落到松软的泥质或沙质沉积物表面上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凹穴。凹穴边缘略微高起。 第二节 岩 石 (7)化石 经石化作用下保存下来的动植物的遗骸和遗迹,常沿层理面平行分布。根据化石可以推断岩石形成的地理环境和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一种遗迹化石,指由食泥或穴居的蠕虫、软体动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等留于沉积物中的管状或柱状洞穴保存而成的化石 第二节 岩 石 注意: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