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doc

发布:2017-04-19约1.1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解剖上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当暴力沿拇指纵轴作用于鞍状结节时可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内上至外下的斜形骨折。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能保持与大多角骨的解剖关系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而向桡侧和背侧移位,这类骨折复位较易维持对位则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因此这种骨折常需切开复位。 [适应证]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麻醉方式] 常用臂丛麻醉,或臂丛麻醉加局麻 [手术体位] 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平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 [手术切口] 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 [手术用物] 一次性手术包一个,驱血带,缝针十颗,单纱、棉球、绷带各一包,长条五块、方块五块,大、小、尖刀片各一片,一号、四号丝线给一包,各类型手套,疝气包一套,小儿骨科包一个,电动或手动驱血器。 [手术步骤] 1.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递卵圆钳,碘伏棉球消毒皮肤,递小单、中单、洞巾协助铺巾。 2.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3.复位 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 4.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1.0的克氏针作内固定。在手术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电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因为这类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以免将骨折块在移位情况下固定导致畸形愈合。 5.内固定完成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淡碘伏盐水冲洗伤口,四号丝线缝合筋膜,肌肉组织,用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递角针四号丝线、有齿镊间断缝合皮肤,并将克氏针尾部弯成钩状埋于皮下,再次消毒皮肤,递酒精单纱、棉块、绷带覆盖包扎切口。 [术后处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拆线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针。 [护理要点] 熟练掌握电钻的装、拆、提前安装好克氏针备用。 手术中保护器械台面的整洁,不潮湿、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主动观察手术野,积极配合。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清点制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