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内外聚酰胺工程塑料的最新发展.doc

发布:2017-07-05约9.7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内外聚酰胺工程塑料的最新发展 冯美平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聚酰胺技术开发中心 414014) 摘要:PA6和PA66占聚酰胺工程塑料总量的95%以上。2008年世界各地PA6和PA66工程塑料总生产能力为321.5万吨,需求量达214.8万吨。本文介绍了近年聚酰胺(PA)工程塑料及其改性聚合物的市场和技术开发新动向特别介绍了以汽车用途为目标,以植物(蓖麻油)为原料,开发出对环境友好的聚酰胺树脂及其耐热半芳香族聚酰胺和长玻纤增强聚酰胺树脂的新进展。 聚酰胺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性、自润滑性和一定的阻燃性,又易于成型加工,设计自由度大,成型一体化结构复杂部件,减少生产工序。另外,PA又可利用玻纤等填充增强材料和其他助剂改性,提升材料性能和档次,满足市场和用户要求,进一步拓宽应用,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包装、机械、运动和休闲、日用品等行业。 由于聚酰胺原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聚酰胺存在是吸水性大的缺点,从而引起材料物性和制品尺寸变化,因此,对聚酰胺的合成路线的选择以及对其进行各种改性十分重要。 1 世界聚酰胺工程塑料生产和消费现状 聚酰胺工程塑料是一类多品种的材料,主要有PA6、PA66、PA46、PA610、PA612、PA1010、PA11、PA12、半芳香族PA和共聚PA等,其中PA6和PA66占聚酰胺总量的95%以上。聚酰胺工程塑料曾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首,目前被聚碳酸酯(PC)取代,位居第二,占全球工程塑料总消费量的30%[1],而聚碳酸酯则占33%。 2008年世界各地PA6和PA66工程塑料总生产能力为321.5万吨,其中美国最大,亚洲(不包括日本)排第二,超过欧洲,详见表1。 表1 2008年世界各地PA6和PA66工程塑料生产能力[1,2] kt/a) 国家或地区 PA6 PA66 合计 美国 430 855 1285 欧洲 560 130 690 日本 150 100 250 亚洲(不包括日本) 700 290 990 总计 1840 1375 3215 2008年聚酰胺工程塑料的消费量为214.8万吨,其中PA6的消费量为129.3万吨,占总需求量的53.4%,这说明世界聚酰胺产品是以PA6为消费主流,但不同的地区的消费结构不同,美国是以PA66为主,占美国总消费量的57.3%,其余国家或地区均以PA6为主,如日本PA构成比例为:PA6为51%,PA66为39%,PA11和PA12占4%,其他占6%。表2是近年世界PA6和PA66的需求量及2010年预测,表3列出2007年世界各地PA6和PA66需求量的比较。 表2 近年世界PA6和PA66树脂的需求量单位:kt项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10年 PA6 1081 1150 1190 1293 1450 PA66 961 1018 1080 1125 1240 合计 2042 2168 2270 2418 2690 表3 2007年世界各地PA6和PA66需求kt) 国家或地区 PA6 PA66 总量 美国 310 420 730 欧洲 430 310 740 日本 150 85 235 亚洲(不包括日本) 300 265 565 世界总计 1190 1080 2270 2 聚酰胺的应用市场和结构 汽车工业是PA的最大用户,其次是电子电气工业,各国和地区消费结构有所不同。PA6和PA66的成型方法结构和应用领域也不全相同,PA66以注塑成型制品占绝对优势,汽车占有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电子电气亦是重要的应用行业;而PA6除用于汽车工业外,还有相当份额(35%)的挤出制品,单丝和薄膜占有消费结构中的份额高达33%。参见表4[2]。 表4 2008年PA6和PA66产能和应用结构 生产能力 / (kt·a-1) 应用市场,% 加工方法 汽车 电子电气 一般机械 单丝、薄膜 其他 注塑 挤出 PA6 1840 33 5 19 33 20 65 35 PA66 1375 47 28 - - 25 95 5 据英国Bristol著名的市场研究集团AMI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11],欧洲按最终应用的聚酰胺工程塑料需求结构为:注塑汽车制品29.9%,电子电气制品21.8%,薄膜11%,其他工业注塑制品28.5%,其他挤出制品7.9%,其他成型法制品0.9%。 日本PA工程塑料按应用领域的需求分配为[3]:汽车37%,电子电气23%,工业制品10%,挤出制品(薄膜、单丝等)30%。 表5分别将中国和日本按PA6、PA66的用途构成的比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PA工程塑料的应用不论是PA6还是PA66都是以电气电子为主,要日本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