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汉语模块教学的建议.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高中汉语模块教学的建议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朴泰秀 课件存放处: 电子信箱:Taixiu-piao@163.com 联系电话:0451 一、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 1、前一段高中课改检查的启示(茫然、原地踏步、无规划、穿新鞋走老路、负担加重、等高考方案、诚信危机、教材问题); 2、汉语学科模块教学的特殊性(学分认定、学时、学生数和学校规模); 3、面临的形势(自主招生----面试、20分、5% ;接近100个重点校); 4、逼上梁山(无借鉴、理念和方案滞后—2006年汉语课程标准、模块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到、目前高中汉语教材 不是模块教材、评价是用模块形式管理) 本次汉语培训的设计特点 * 哈朝一中高中汉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概况 (徐花玉)----语法模块 * 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尚志朝中开展汉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汇报) * “校本课程”语法模块专题训练—— 过“病句关” (洪一花) *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汉语学科模块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及评价建议(朴泰秀) 二、模块及理论理论 (一)模块的涵义 1,《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对之作了如下解释:①(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② (尤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可见,“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后来才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技术领域 。 2,模块理论的最早提出 模块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在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模块理论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所谓“模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C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 3,福多的理论 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哲学教授J.福多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他首先从功能的角度把心——脑划分成两个非常不同的部分:“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根据福多的界定,只有输入系统才是模块性的,而中心系统则不具有模块性。 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4,模块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 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模块理论。 1993年我国引进模块教学后,也首先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也面临着改革,但目前模块教学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哈朝一中语法模块设计 # 模块(module) 它是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 (八大学习领域,13门学科,若干模块) *高中课程方案之课程设置 (二)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 将模块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模块可理解为“为某课题(单元、分单元、课主题)而精心编制组装的一套供教学用的材料”,这套材料包括信息单、活动单、作业单、技能单、问题群、研究问题、学生评估及其它等材料。模块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知识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也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以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便于学生设计,也便于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 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模块名称: 模块目标(总体目标) 子(分)模块名称 子模块目标(可以理解为分单元目标) 小节课题名称(每次授课的目标) 课目标(每次授课的目标) 具体的教学活动(编写模块材料) 上述模式中,无论是模块目标、子模块目标、还是课目标,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各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性强,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该模块后应学会哪些知识点,具备怎样的能力。 (三)模块式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1.授课内容排列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以课本为载体,以课本目标为序,而模块式教学以开发的一个个模块为载体,模块具有可选择性; 2.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不同。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对群体进行授课,以教师为中心,而模块式教学着重对个体进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3.培养的侧重点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