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要求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梯安全要求 前言 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都属于起重运输设备,它们都是把人或货物从一个水平面运送到另一个水平面的工具,是以人(或货物)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运输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和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电梯作业离不开电焊、气割、起重吊运、电工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因此,电梯作业属于非常危险的特种作业范畴。 1. 电梯事故的分析及预防 电梯事故类型主要有: 剪切、挤压伤害、坠落伤害、砸伤与轧伤、撞击、被困、火害、电击、材料损坏、过度磨损、锈蚀等。 1.1电梯事故类型 1、剪切 剪切事故发生在相对运动部件及装置之间。如厅、轿门地坎、两门之间 2、挤压伤害 挤压是指轿层门之间,轿层门与层、轿门地坎之间,将人的手、足或身体挤、夹,或人被撕拉进井道后受到轿厢与井道壁的挫挤而造成的伤害。压伤是指重物压住身体的躯干或四肢造成的伤害,如抬曳引机时,曳引机滑落压住人的手或足等部位。 1.1电梯事故类型 3、坠落伤害 人们不慎从层门口或轿顶跌入井道内造成的摔伤事故。该伤害事故是电梯伤害中比率最高、较严重的一种伤害,大部分是因门没关严、电梯走开或违章开快车维修造成。 1.1电梯事故类型 4、砸伤或轧伤 砸伤指从机房绳孔、厅门口、轿顶或脚手架上部掉下的工具、物件、垃圾、砖块等将在轿顶、底坑及脚手架下部的工作人员击伤。 轧伤指人的手、足或头发、衣服被转动的曳引轮或钢丝绳带住,甚至撕拉进轮与绳之间所造成的伤害。 1.1电梯事故类型 5、撞伤 碰撞凸出的物件或未清理的杂物上;或在凿洞时被破碎的构件、砖块等击伤;或者在修磨导轨时被迸落的钢屑或电气割焊时钢碴喷击作业人员所造成的伤害。 6、被困 因电梯故障或突然停电又无法放出乘客的事故,或解救方法不正确,极易造成坠落、挤压、剪切等伤害。 1.1电梯事故类型 7、火灾(烧伤) 在浇注巴氏合金或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喷溅的火花、溶液将人烧伤,或因防护不当导致发生火灾。 8、电击 在保护不当的电梯线路上或设备上工作时,因电气绝缘失效造成线路与设备漏电,人误触带电的导体或机械设备受到的电流伤害。 1.1电梯事故类型 9、材料损坏、过度磨损、锈蚀 这些现象会造成机件失效、失灵,从而发生失控、打滑、坠落等故障,也会导致伤害的发生。 10、钩伤、刺伤和挂伤 作业时,脚手架上或旋转部件(如:曳引轮或(飞轮)上有钉子、毛刺等将人钩、刺、挂伤。 1.2电梯事故多发生部位 电梯事故多发生在层门口、轿顶、井道底坑等部位。 1、层门事故 在层门敞开的情况下运行电梯,或轿厢开走后,人扒开层门所造成的坠落或剪切、挤压等事故。 2、轿顶与轿内事故 操作人员在轿顶或在轿内因违章操作或因电梯故障造成的坠落、剪切或挤压等事故。 3、底坑事故 操作维修人员在底坑检查作业时,因误操作或因电梯故障所造成的砸伤、撞伤或挤压等事故。 1.3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梯作业人员(包括使用、管理人员)对电梯不熟悉,对电梯的安全性能不了解,不会安全使用电梯,缺乏电梯安装、维修的安全常识。 2、电梯的安装及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跟不上,缺少电梯安装、维修、司机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电梯管理制度,或各项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3、管理混乱、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电梯因设计、制造、安装、维修造成缺陷,存在内在隐患,也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2电梯司机的职责 1.三好: (1)管好:①自己所开的电梯未经批准不许他人随意操作,更不允许无证人员操作。 ②每日当班做好交接班。 ③轿厢内设备完好齐全,不得丢失。 (2)用好:①不超负荷运行。 ②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 ③坚持每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保持轿厢与周围设备、操纵盘整洁。 (3)修好: ①弄懂电梯性能及其工作原理。 ②在电梯维修工指导下进行一级保养,参加电梯的检修及验收工作。 2电梯司机的职责 2.四会: (1)会使用: ①正式投入运行前要试运行。 ②熟悉本台电梯操作程序,熟知操作规程,有效合理地使用电梯。 (2)会保养: ①按规定润滑电梯各个部位;保持轿厢清洁,无污垢,无异味。 ②轿厢门、层(厅)门开闭灵活,零件完好。 ③司机在当班时间,要勤听、勤看、勤摸;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3)会检查: ①司机能根据:听、看、摸、闻,及时发现隐患,早排除故障源。 ②了解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零件更新标准。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