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课《共享阳光》.ppt

发布:2017-05-24约5.35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渴 望 农民工兄弟的午餐 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吗? 现在的我们 久违的笑容 农民工拿到拖欠工资 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第二层次:我们能做什么 她叫高耀洁。这位老人说:“‘给’比 ‘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各抒己见) 材料1: “给”是一种付出,是一种牺牲,“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种无偿的付出,但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同时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检验,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体现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所以说, “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通过“给”表现了老人的生命力,反映了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林秀贞,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 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三十年如一日, 农妇林秀贞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 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 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 感动中国人物 送终……被她赡养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林秀贞在当地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她先后向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并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她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   评价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30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材料2 组内讨论,提升自我 学生就高耀洁和林秀贞的事迹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要从哪些方面向她们学习。 结论1:要给予弱势群体实际的帮助 最好的礼物 说说尊重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 结论2:弱势群体特别需要      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 镜头:“身为一名残疾人,我们总希望能尽 可能地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大家一样生活, 但这真的很难。”33岁的黄祥慨叹道。  故事:每次去街道领补贴,黄祥总是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生怕碰到熟人,因为经常有人会“热心地”调侃几句:“啊呦,你们残疾人真开心哦,有这个那个的补贴……”   “我知道他们可能并没有恶意,但每次听到他们这么说,我都想狠狠地回敬一句:我们换好了!”黄祥告诉记者:“现在政府的确对残疾人很关心,每逢助残日、助残周和逢年过节,常常有慰问补贴,但我们不希望有些人曲解了政府的这番好意。” 你能理解黄祥的心情吗?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学会“恰当”的尊重 点评:照顾残疾人是一种关爱,为他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赢得社会尊重,更是一种关爱。我们必须明白关爱的内核是平等相待。 阅读教材第69页中的阅读资料,说说资料中的中学生给了范老伯什么(照顾),说说给予弱势群体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对学生自身有什么重要意义。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①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②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③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 ④只有相互关爱,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充满爱心与祥和的美好世界。 “关爱”品行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 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我的做法 1、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2、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3、在社区里,看见一个乞讨的老人…… 4、在马路边,看见一个身体健康跪地乞讨的 大学生,你会帮助他吗?为什么? 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②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 ③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 。 ④在生活上帮助残疾同学,为贫困学生捐款。 为什么要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①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即是政府职责,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