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应用化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钻井
一、概述
钻井液(原称泥浆)是指钻井中使用的工作流体。它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因此,钻井液应确切地称为钻井流体。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又称钻孔冲洗液。钻井液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清水是使用最早的钻井液,无需处理,使用方便,适用于完整岩层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又称钻孔冲洗液。钻井液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清水是使用最早的钻井液,无需处理,使用方便,适用于完整岩层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
二、钻井液主要功用
旋转钻井初期,钻井液的主要作用是把岩屑从井底携带至地面。目前,钻井液被公认为至少有以下十种作用:
(1)清洁井底,携带岩屑。保持井底清洁,避免钻头重复切削,减少磨损,提高效率。
(2)冷却和润滑钻头及钻柱。降低钻头温度,减少钻具磨损,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
(3)平衡井壁岩石侧压力,在井壁形成滤饼,封闭和稳定井壁。防止对油气层的污染和井壁坍塌。
(4)平衡(控制)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防止地层流体对钻井液的污染。
(5)悬浮岩屑和加重剂。降低岩屑沉降速度,避免沉沙卡钻。
(6)在地面能沉除砂子和岩屑。
(7)有效传递水力功率。传递井下动力钻具所需动力和钻头水力功率。
(8)承受钻杆和套管的部分重力。钻井液对钻具和套管的浮力,可减小起下钻时起升系统的载荷。
(9)提供所钻地层的大量资料。利用钻井液可进行电法测井,岩屑录井等获取井下资料。
(10)水力破碎岩石。钻井液通过喷嘴所形成的高速射流能够直接破碎或辅助破碎岩石。
(11)悬浮岩屑和密度调整材料:当停止循环时,钻井液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的膨润土颗粒可互相联结,形成结构,将岩屑悬浮起来。若钻井液中加有密度调整材料(如重晶石),则在停止循环时,钻井液也可将它悬浮起来。钻井液悬浮岩屑和密度调整材料的能力,可使钻井液停止循环后易于再启动。
负面作用: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对油气层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1)固相颗粒及泥饼堵塞油气通道;
(2)滤失液使地层中粘土膨胀而堵塞地层孔隙;
(3)钻井液滤液中离子与地层离子作用产生沉淀堵塞通道;
(4)产生水锁效应,增加油气流动阻力。
三、类型介绍
钻井液由分散介质、分散相和添加剂组成。
钻井液按分散介质(连续相)可分为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气体型钻井流体等。钻井液主要由液相、固相和化学处理剂组成。液相可以是水(淡水、盐水)、油(原油、柴油)或乳状液(混油乳化液和反相乳化液)。固相包括有用固相(膨润土、加重材料)和无用固相(岩石)。化学处理剂包括无机、有机及高分子化合物。
1、水基钻井液
水基钻井液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以粘土(膨润土)、加重剂及各种化学处理剂为分散相的溶胶悬浮体混合体系。其主要组成是水、粘土、加重剂和各种化学处理剂等。水基钻井液基本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天然钻井液(1904-1921年)、细分散钻井液(1921-1946年)、粗分散钻井液(1946-1973年)、不分散低固相钻井液(1966年至今)、无固相钻井液(1968年至今)、聚合物钻井液(1978年至今)阶段等。
水基钻井液还可分为:
(1)淡水钻井液。氯化钠含量低于10mg/cmsup3;,钙离子含量低于0.12mg/cmsup3;。
(2)盐水钻井液(包括海水及咸水钻井液)。氯化钠含量高于10mg/cmsup3;。
(3)钙处理钻井液。钙离子含量低于0.12mg/cmsup3;。
(4)饱和盐水钻井液。含有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盐的饱和溶液。
(5)混合乳化(水包油)钻井液。含有3%-40%乳化油类的水基钻井液
(6)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固相含量低于4%,含有适量聚合物。
(7)钾基钻井液。氯化钾含量高于3%。1978年以来开始在我国钻井现场使用。
(8)聚合物钻井液。它是以聚合物为主体,配以降粘剂,降滤失剂、防塌剂和润滑剂等多种化学处理剂所组成的钻井液。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钻井液体系。包括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全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深井聚合物钻井液和正电胶钻井液等。
2、油连续相钻井液
油连续相钻井液(习惯称为油基钻井液)是一种以油(主要是柴油或原油)为分散介质,以加重剂、各种化学处理剂及水等为分散相的溶胶悬浮混合体系。其主要组成是原油、柴油、加重剂、化学处理剂和水等。它基本经历了原油钻井液(1930年初)、油基钻井液、油包水(反相乳化)钻井液(1960年至今)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