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

发布:2017-05-20约1.03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邓宁通过对67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1967至1978年间的对外投资流出和流入量分析后发现,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与对外投资流入和流出有关。邓宁的这一分析后来被称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三)对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评价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实际上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他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于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联系起来,论证了一国的对外投资地位是随着其竞争优势的消涨而变化,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跨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扩大了理论的解释范围,从而解释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从事对外投资的原因。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只是沿袭了国际室内国产这种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企业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的微观基础上来分析宏观上的总趋势,虽然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力图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现象,但事实上处在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仍会出现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趋势不一致的情况。 第四节 其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 一、关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理论研究 跨国公司的的发展致使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应付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跨国公司之间开始采取合作的模式,,这就形成许多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可以使跨国公司共同分摊研发费用,共担投资风险,而且可以使优势叠加。许多学者从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公司结构和竞争战略的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 (二)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美国学者斯托弗(M.Stopford)与威尔士(T.Wells)在《管理跨国企业》一书中,对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国际部、产品部、矩阵式和混合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此后,高歇尔(S.Ghoshal)有对上述关系进行动态分析,认为他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后来波特也引入了价值链来分析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他认为,企业跨国经营行为表现为合理地分配母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职能,从而使整个公司的增值活动协调起来,也即是说,跨国公司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组织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应协调运作。跨国公司管理理论是对跨国公司全面地从事生产活动和全面的管理模式的一种突破。 (三)跨国公司特征的理论研究 巴克莱和卡森对跨国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柔性化管理特征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国际市场竞争为激烈,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市场,随时都可能出现创新技术及其公司间的并购行为,面对世界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柔性化管理方式。库莫勒(Kuemmerle)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每一个角落,是因为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的地点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国家的研发环境的不同,对跨国公司研发行为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研发全球化可以增加现有知识的存量或利用享有的知识。 (四)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方式依据的的理论研究 对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方式依据的研究历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中研究成果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有以下几位: (1)阿利伯1970年发表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书,对对外直 接投资方式的选择作了较有深度的研究。 (2)希尔施于1976年发表了《厂商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一书 ,通过建立选择出口贸易模式和投资模式的模型比较模型, 来论证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方式和出口贸易方式的依据。 (3)鲁特认为,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可以通过许可 证交易方式进行转让。 (4)曼斯菲尔德认为选择许可证贸易方式容易使跨国公司拥有的 垄断技术泄密,企业之所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使其母的就 是为了保持其技术的领先地位,以避免技术的购买方成为其 市场上竞争对手。 二、关于中小企业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一)防御性投资理论 防御性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当一国企业,由于国内条件的变化,在国内失去竞争优势的时候,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利用海外的廉价资源,继续进行其在国内从事的行业。。 (二)依附投资理论 依附投资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中小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依附大型跨国企业,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大型跨国企业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外溢效应的大小。这一理论主要是想说明,大型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传播了其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奠定了技术基础,这是他的外部效应。大型跨国公司产业内部化,使网络销售战略得以实施,实际上是为发展中国提供了广大的世界市场,这是大型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外溢效应。 (三)信息技术投资理论 信息技术理论阐述了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