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用油等级与营养无关.pdf

发布:2017-06-08约2.6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购首选: 食用油等级与营养无关 稻米油、玉米油、深海鱼油,还原流失精华,均衡摄入营养…… 在很多超市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 让人有一种难以取舍的困惑。 记者在北京通州区家乐福超市看到,几乎每种食用油都打着 “健康”的旗号——核桃油有利于胎儿脑部发育;玉米油极易消化,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葵花籽油煮菜香,有利于心脑血管等。一些食 用油还标注 “非转基因”、“冷榨”、“有机”、“特级”、“精选” 等字样。 正在选购食用油的消费者张女士表示:“光花生油就有好几种, 5S压榨、花生浓香……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她说,更让她拿 不准的是,有的油是特级,有的油是一级甚至二级,是不是等级越高 就越营养呢? 食用油为何分级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大部分人对标签上的等级感到陌生。消费 者王女士称,不知道这些等级有什么区别,还是习惯以前的“色拉油” 名称。她表示,消费者购买食用油更注重的是价格,并没有太在意食 网购首选: 用油上标注的等级。 据粮油专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樊铁介绍,最初国 家制定的食用油标准只分为一级油和二级油两个等级,自上个世纪 70年代精炼技术发展起来后,就产生了 “高烹油”这个等级。高烹 油指的是比一级油精炼程度更高的油,后来有的商家为了证明自己的 油比高烹油更高级,又有了 “色拉油”这个概念。 实际上,严格说来色拉油不是一个等级概念,它是从国外音译 过来,指的是国外用来拌沙拉和凉菜的油,色拉油要求油的熔点比较 低,在低温下也不会凝结。于是厂家把高烹油进行测试,选择那些熔 点比较低的种类,比如大豆油等,就做成了色拉油。因此色拉油和高 烹油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熔点不一样。 樊铁说,2004年10月1 日实施的几类食用油国家标准把食用 油分为4个等级,这是根据精炼程度来划分的。三级油和四级油经过 简单的脱酸、脱胶就可以了。二级以上的油必需脱色,因为毛油都是 有颜色的,等级越高颜色越浅。另外,食用油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 一些味道,所以还要进行脱嗅,同时提高油的烟点。 通俗来讲,食用油精炼得越彻底,等级也就越高。正因为如此, 一些商家纷纷炒作 “脱”的概念:你有 “三脱”、“四脱”,我就推 网购首选: 出“五脱”、“六脱”甚至 “九脱”。樊铁认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 的。 等级高并非营养高 “是不是等级越高营养就高,吃一级油、二级油应该就比吃三 级油、四级油要健康吧?”消费者王女士这样认为。而据了解,持这 种观点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恰好相反,如果从营养的角度考虑吃四级油是最好的。”中 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提出了不同意见。 她认为,油的等级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不同等级的食用油 各项成分和质量的限定值不同,在用途上也有所区别。 据了解,一级油和二级油的精炼程度较高,经过了脱胶、脱酸、 脱色、脱臭等工艺,具有无味、色浅、烟点高、炒菜油烟少、低温下 不易凝固等特点。精炼后,一、二级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较低,如菜油 中的芥子甙等成分被去除,但同时也流失了很多营养成分,如大豆油 中的胡萝卜素,在脱色的过程中就会部分流失。 三级油和四级油的精炼程度较低,只经过了简单脱胶、脱酸等 网购首选: 程序。其色泽较深,烟点较低,在烹调过程中油烟大,大豆油中甚至 还有较大的豆腥味。但由于其精炼程度低,三、四级食用油中杂质的 含量较高,但同时也保留了部分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营养 成分。 因此,无论是一级油还是四级油,只要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选用。“一、二级 油的纯度较高,杂质含量少,可用于较高温度的烹调,如炒菜等,但 不适合长时间煎炸;三、四级油不适合用来高温加热,但可用于做汤 和炖菜,或用来调馅等。”朱毅认为,北方人比较喜欢食用花生油, 就是因为压榨花生油没有经过脱嗅,保持了花生特有的香味,就可以 选择四级花生油。如果不喜欢大豆的豆腥味,就可以选择经过脱色、 脱嗅的一级大豆油。“选择哪种食用油,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烹调需 要进行选择。” 常轮换巧搭配适量用 在种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