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节孔与轴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1解说.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1.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孔轴公差带是由它的大小和位置决定的,而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为了使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标准化,GB/T1800.2-1998规定了标准公差系列与基本偏差系列。 一、标准公差系列(理论计算) ——公差带大小标准化 标准公差IT(ISO Tolerance):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于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 它等于公差等级系数和标准公差因子的乘积。 IT=ai a——公差等级系数 i——标准公差因子 1、标准公差因子(i或I) 零件的制造误差不仅与加工方法有关,而且与基本尺寸的大小有关,为了便于评定零件尺寸公差等级的高低,规定了标准公差因子。 标准公差因子是计算标准公差的基本单位,也是制定标准公差数值系列的基础。 IT=ai 对实际尺寸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用不同加工方法去加工不同基本尺寸的零件,它们间有如下关系,如图: 被加工零件的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系数(与加工方法有关 ) i/μm (1)基本尺寸≤500mm的尺寸段,标准公差因子为: i=0.45 +0.001D D——基本尺寸分段内首位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单位为mm 。 i——标准公差因子,单位为 μm 。 反映加工误差的影响 补偿因温度变化及量规变形引起的测量误差 被加工零件的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系数(与加工方法有关 ) i/μm 第一项主要反映加工误差的影响, 第二项则主要用于补偿测量时温度不稳定和偏离标准温度20°时以及量规的变形等引起的测量误差, 它与直径成线性函数关系。D↓后项↓, D↑i↑IT↑。 (2) 500≤基本尺寸≤3150mm的尺寸段,标准公差因子为: I=0.004D+2.1 误差(主要是温度引起)与D成线性关系。 (3) 基本尺寸≥3150mm的尺寸段 无合理的公式 被加工零件的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系数(与加工方法有关 ) i/μm 2、标准公差等级 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1) 公差等级: 不同零件和零件上不同部位的尺寸,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往往是不相同的,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国家标准设置了 20 个公差等级。它们用符号IT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号表示。按公差增大的排列顺序分别为: ? IT6: 标准公差6级或6级标准公差 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相同 ?? ∵ D↑ △D↑ ∴ D↑ T↑ 故:标准公差与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有关。 IT=ai a—公差等级系数 按几何级数插入IT1与IT5之间。见公式1-3~5。 标准公差的计算式为: IT=ai a—公差等级系数,反映加工难易程度。 (2) 公差等级系数 在常用尺寸段内( 基本尺寸≤500mm) : 常数项和D的系数,按R10/2派生系列变化,见表1-5 IT01~IT1: IT2~IT4: 当有需要时,还可插入中间等级,一般按优先数系R10插入,以满足广泛和特殊需要。 D一定,a是IT大小的唯一参数。 IT5~IT18: a按R5优先数系递增,详见书14页表1-4。 在大尺寸段(基本尺寸500mm ): IT=AI 考虑方式同上。见表1-6。 标准公差的计算公式 (摘自GB/T 1800.2-2009) μm 表1-4~6 2-4 3、基本尺寸分段(D) : 如按公式计算标准公差值,则每一个基本尺寸 D(d)就有一个相对应的公差值。但在实际生产中,基本尺寸很多,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公差数值表,反而给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实际上,公差等级相同而基本尺寸相近的公差数值差别并不大。 如基本尺寸为80mm和90mm的IT6级公差计算值分别为: φ80:IT6=ai=10×i=20.19μm φ90:IT6=ai=10×i=21.07μm。 两值仅差0.88μm。 为了简化标准公差数值表格,国标采用了基本尺寸分段的方法。也就是用一折线来近似取代i—D曲线,如图: 同一尺寸分段内的所有基本尺寸,都规定了同样的公差单位i。 标准将≤500mm的尺寸分成了13个尺寸段。 在表中,一般使用的是主段落, 对于间隙或过盈比较敏感的配合, 可以使用分段比较密的中间段落。 在公差单位的计算公式中的计算尺寸D,是以所属尺寸段内,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来进行计算的: (D1、D2分别为每个尺寸段的首尾两个尺寸) 如尺寸分段:80~120,则D= 对同一尺寸分段内的所有基本尺寸,公差等级相同,则标准公差相同。 =97.98mm 从表1-8可见: (1)同一公差等级的不同尺寸段,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