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作人员将北约的标志安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议会大楼内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⑶.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美国 日 法 英 德 意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欧共体 1967建立 1986年发展为 12国 日本 60年代末第二 经济大国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 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崩溃 相 对 独 立 外 交 相对独立外交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外部环境: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③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3、原则 4、任务: 5、影响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 ?????????????????????????????????????????????????????????????????????????????????????????????????????????????????????????????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小结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由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力量对比消长的产物。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实质是整体世界发展中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 1、东欧剧变概况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和平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实质:东欧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影响:1991年,经互会、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经、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过程: 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失误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②1990年,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反对派掌权;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④完全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12月)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国内经济困难; 根本原因:改革失误,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各种矛盾激化;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东欧、苏联剧变,认识: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是在曲折中前进。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不可阻挡; ③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