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1.ppt

发布:2017-05-25约8.24千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一)地质年代单位及地层单位的划分 地质年代单位是记录相对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包括宙、代、纪、世、期五个基本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是每一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的总和。年代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包括宇、界、系、统、阶五个基本单位。 (二)内部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是由地球内部的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表层,如火山作用、构造运动等。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2、变质作用: 在发生地壳运动时,原来的岩石沉积岩、岩浆岩或者是变质较轻的岩石,受到定向压力或高温、高压的作用,使岩石的原始特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叫正变质岩。 负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叫负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变质岩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这种运动表现有两种形式,即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它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等,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4、显生宙(Phanerozoic Eon): 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生物。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古生代(Palaeozoic Era): 包括六个纪,由老到新依次为: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 奥陶纪(Ordovicean Period) 志留纪(Silurian Period) 泥盆纪(Devonian Period)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 二叠纪(Permian Period)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古生代生物: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代,包括三叶虫、珊瑚、海绵动物、苔藓虫、腕足类、笔石类、水母、海百合等。 正笔石化石 三叶虫 海百合化石 角石 苔藓虫化石 珊瑚化石 三叶虫化石 腕足类化石 早古生代后期开始出现鱼类,末期,原始的植物开始登陆,但主要是一些在海边生存的半陆生低等植物,主要为蕨类孢子植物。 鱼化石 晚古生代:虽然海生无脊椎动物仍较繁盛,但脊椎动物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鱼类在泥盆纪得到充分发展,并在泥盆纪晚期逐渐演化成原始两栖类。石炭纪是两栖类的繁盛时代,石炭纪中、晚期开始出现原始的爬行类。在二叠纪爬行动物得到进一步发展。 晚古生代陆生植物群蓬勃发展,主要为蕨类孢子植物,泥盆纪时期开始出现小型森林,到了石炭、二叠纪,各种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如节蕨、石松类、种子蕨、真蕨、科达类等开始形成高大森林,为成煤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木化石 (2)中生代(Mesozoic Era): 分为三个纪,由老到新依次为: 三叠纪(Triassic Period)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如恐龙。这个时期,鸟类、哺乳类动物开始逐渐形成。在无脊椎动物中,菊石、箭石类软体动物得到充分发展。 中生代的植物以裸子植物占统治地位。 恐龙化石 鸟类化石 菊石化石 箭石化石 裸子植物化石 (3)新生代(CenozoicEra): 包括第三纪(Tertiary)和 第四纪(Quarternary)。 中生代末期,原来极其繁盛的爬行动物恐龙类突然全部绝灭,海洋中盛极一时的菊石、箭石类也几乎同时全部绝灭。而中生代逐渐形成的哺乳动物及鸟类,由于其适应性较强而逐渐取代了恐龙的位置。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代,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但有的则生活于海中(如鲸鱼、海豚等)和空中(如翼手类)。新生代晚期开始出现人类,这是地球上生物演化史的一次最重大飞跃。新生代的植物以被子植物占统治地位。 哺乳动物 古人类头骨化石 人类下颚骨碎片 “许昌人”遗址又发现一批距今8万-10万年人类头骨化石及石器 珙桐 荷花 被子植物中的活化石 动物演化小结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代, 后期开始出现鱼类。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突出,鱼类演化成原始两栖类,石炭纪中、晚期开始出现原始的爬行类。在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